​上海滩青帮老大杜月笙究竟凭什么逆袭?

2024-06-27 20:36 来源:网络 点击:

上海滩青帮老大杜月笙究竟凭什么逆袭?

话说杜月笙何许人也?

一个年幼父母双亡,出身轻微的浦东小混混,到成为上海滩黑帮教父,杜先生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他,慧眼识戴笠,救济梅兰芳,收留张学良,一生仗义疏财;他,结交国民党高层,垄断上海滩毒品贸易,接手上海青帮,壮大黑社会势力,一生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那么问题来了,杜先生又是凭什么逆袭的?   ----会做人.上海滩有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上海滩青帮老大杜月笙究竟凭什么逆袭?

(一)天降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1888年,杜月笙出生于江苏川沙的高桥镇,可惜命运不济,4岁就成为了孤儿,寄居在亲戚家里,受尽了冷落和欺负。而杜年轻气盛,心有不甘,为了摆脱这样的生活,14岁便独自闯荡上海滩。 初到上海的杜月笙,为了养活自己,便在一家水果店里当学徒,杜勤奋好学,练得一手削梨头的好手艺,当时就有人给取了外号“莱阳梨”.后来由于年纪轻,染上了赌博,输光了水果店里的钱,再无颜面回到店里,只能不辞而别。失去了工作的他,四处流浪,受尽各种苦难,甚至面临死亡。但是水果店里的老板找到了他,老板不仅没有怪他,而且还既往不咎,这使杜月笙大受感动. 水果店老板的举动,对于杜的价值观有着莫大的影响,或许这份善良,这份原谅,让杜能够守住心中那唯一份善良 ,使杜拥有宽广的胸襟。而年幼所受到的各种困难,磨炼了杜那顽强的性格和机灵的处事能力。

(二)有本事,没脾气

电视剧里的黑社会大佬的特点:带个墨镜,嘴里叼一根烟,穿着黑色的披风,身上纹着青龙,性格粗暴,脾气很大等等(脑补一下电影《赌神》黑社会大佬的样子)。可是杜月笙完全没有一般黑社会老大的风范。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杜月笙的风格与黑社会里的大佬的形象这么的不符呢?原因还是与他的做人方式有关,他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从这句话中,可以了解杜先生的胸襟是如此的宽广,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杜有一名兄弟,叫做顾嘉棠,他们一起在上海滩打拼天下,关系十分铁,而顾却经常拿这位黑社会大佬逗乐,好多次,顾对杜说:莱阳梨,你给我削一个苹果。”这时的杜不仅不生气,而且还笑嘻嘻的削好苹果给他。另外杜府的佣人也经常说:杜先生十分好伺候,我们做错事,杜先生总是轻言细语的。而这种行为的背后,与杜月笙的出生背景息息相关,因为他出生于社会的底层,深知下人的辛苦,体恤底层人民的生活不易吧。

上海滩青帮老大杜月笙究竟凭什么逆袭?

(三)仗义疏财,见识远大

23岁的杜月笙在青帮做事诚诚恳恳,而且得力有为,可谓是年轻有为,得到了黄金荣的3000元的大洋奖赏,而这一笔钱,足够在上海买一套豪宅了,但是杜月笙却接过钱,悄悄的跑到了金桥。黄金荣对这一现象感到十分的好奇,于是偷偷派人跟着杜月笙。

到了金桥,杜月笙见了自己的弟兄,将所有的奖金分了。他对手下的兄弟说:"我杜某有今日,多亏兄弟们的相助。‘’之后 黄金荣一听,大吃一惊,不经感慨: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格局,恐怕我死以后,上海滩就是他的天下了。可是,黄没想到的事情,不出20年,上海滩已经是杜月笙的天下了。陈胜云:王侯将相,宁愿种乎?凡能成王成相的人,格局一定会比常人大,见识一定会比常人远,他们不会被眼前钱财所打动,不会被短期的利益迷失了心智,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伟业。杜一生仗义疏财,换来的是兄弟们的死心塌地。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此对联出自民国总统黎元洪之手,讲的内容就是称赞杜月笙,一个官僚阶级的大boss怎么会赠联赞扬杜月笙?以及著名的大学者章太炎本身看不起黑社会出身的杜月笙,到后来亲自给杜月笙题字和修家谱,态度发生了180°的大转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答案还是那三个字“会做人”

折服国学大师章太炎

章太炎是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对黑社会势力一直保持不屑的态度,章大师曾经骂过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等人,骂的这些人痛心疾首,但是由于章的名气太大了,没人敢动章太炎。而章却给杜月笙赐字,亲自为杜月笙修改家谱。这是何须原由年呢?

原来章太炎晚年在苏州讲学,名声很大,但是经济并不宽裕,杜月笙专程去苏州拜访章太炎,并且积极帮助章太炎的侄儿与某一有背景的人房屋纠纷,两人在饭桌上一见如故,交谈甚欢。

杜月笙在临走之前,还悄悄将一张两千元的银票,压在了章家的茶几之下,杜月笙了解读书人比较清高,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杜月笙这样的做法既救助了章太炎,又保留了读书人的面子。章太炎对于杜月笙是

上海滩青帮老大杜月笙究竟凭什么逆袭?

又感激又敬佩,如此豪情壮魄,仗义疏财,怎么能不令人折服!

救济少帅张学良

日军全面侵华,张学良退兵避战,来到上海,引起了斧头帮的老大王亚樵极度不满,王亚樵放言:要除掉张学良。尽管杜月笙已经独霸上海滩,统领青帮数十万众,但是对于王亚樵这类重量级的人物,杜月笙还是有几分忌惮的(王亚樵以暗杀闻名于上海,被称为民国第一杀手),不过杜还是恪守自己的言行,把张学良接到自己的府上,好好招待,并警告斧头帮:”若张学良在上海滩遇到意外,杜某必定尽起青红两帮弟子扫尽斧头帮,杜某言出必行。”   杜的为人处世,在上海已经人尽皆知。王亚樵不想与杜月笙闹的鱼死网破,所以让人回复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王某敬仰杜先生,但张学良必须限时离开上海,不然王某不敢确保张学良是不是活着离开上海滩。看到王亚樵退了一步,杜月笙心里的大石头才悄然落地。张学良能在上海化险为夷,全靠杜月笙在上海的影响力,才让王亚樵对其网开一面。

而王亚樵是何许人也?  王连蒋介石都不放在眼里,照样派人趁机暗算,王在上海滩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敬佩杜月笙,杜月笙力保张学良,王才打算放张学良一马,可见杜月笙在上海的威慑力了。

重视修养

失学儿童的痛苦经历,在杜月笙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他虽然是粗人出身,但是很重视文化和教育。所以成名后,杜月笙一直在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修养。他发奋读书,学习历史知识和古人的处世方式;勤练书法,尤其是小楷,独具风格;他也十分注重仪表文明,无论天气有多热,他长衫的最上面一颗扣子也从不解开,并禁止衣冠不整,赤膊坦胸的徒弟进入杜府堂堂黑帮老大,身上竟没有一点黑社会的气质,着实令人惊奇啊!古人曾说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用在杜月笙身上,是再适合不过的。

对于子女的教育及其严格

杜月笙对于子女的教育高度的重视,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业,严禁他们沾染烟毒赌,并且严禁自己的子女踏入黑社会半步。儿子杜维藩高中时一次大考逃考,被杜月笙发现后,立即让儿子跪在地上,狠狠地扇了两个耳光;女儿杜美如一次外语考试成绩不佳,被他用鞭子抽了十下。通过对子女的严格要求,让其八子三女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到后来,杜月笙的子女逐个成为社会的名流。同时杜月笙在法租界办了一所正始中学,亲自任董事长,聘陈群任校长;并在老家浦东耗资10万元,建立起“浦东杜氏藏书楼”。

或许是杜月笙的严格教育,才将子女各个培养成才,不过个人认为:行为是教育的极致,杜月笙对自己的严于律己,行为处事,才是真正影响他的子女们。

杜月笙,之所以能成为人中之龙,不仅仅与其个人的聪明才智相关,,会做人才是使杜月笙的人生如同开挂一般,青云直上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