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女杰秋瑾:被家暴后跟丈夫决裂,死后他抑郁而终,儿女皆成才
革命女杰秋瑾:被家暴后跟丈夫决裂,死后他抑郁而终,儿女皆成才
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除了有许许多多刚毅不屈的男子外,也有不少英烈女杰的身影,她们中的有些人,早早地从旧社会觉醒,为走上革命这条道路,不惜与家人反目成仇,忍受世人异样的目光,但最终历史为她们正名,她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
“可怜谢道韫(yùn),不嫁鲍参军”,这是巾帼英雄秋瑾发出的无限感慨,她对自己是女儿身,却藏着男儿心的无可奈何,以及对丈夫和婚姻的不满。
“不做官太太,要做谭嗣同”,呐喊出了秋瑾(jǐn)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是她对自身命运的抵抗,希望早日挣脱世俗的桎梏(zhì gù),走向革命的道路。
历史上如同秋瑾这般出生于名门望族且才貌双全,并且声名远扬的女子可谓屈指可数,可以说她受到了上帝的垂青,手上拿着一副必赢的好牌。秋瑾的前半生顺风顺水,从名门望族的小姐到豪门阔太,在当时,这是许多女儿家求之不得的生活。
图|革命女杰秋瑾的画像
然而,秋瑾并非寻常女子,她早已看清了封建家庭对女子的束缚,她不情愿向世俗和所谓的女子的宿命低头。穿男装、逛花楼、舞刀弄枪、投身革命,尽管丈夫和世俗反对她的这些行为,她还是没有放弃自己内心的想法。
秋瑾于1875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户官宦人家,于1907年英勇就义,她在这世上只走了短短32年,但秋瑾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给人民大众带来的影响远不止32年。
秋瑾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今天我们追忆秋瑾,探寻她是如何改写命运,如何从官家小姐变成巾帼英雄的,如何用血肉之躯铸就不朽传奇的。
秋瑾的父亲是湖南郴(chēn)州知州秋寿南的掌上明珠,祖上世代为官,所结交的姻亲同样是名门望族,秋瑾的母亲便出身于浙江萧山的望族。
虽说拥有如此出身,但秋瑾自小不喜欢大家闺秀做的女红(gōng),倒是沉迷于读各种江湖义气的话本,她对其中的女中豪杰的故事特别痴迷,她曾经在看话本的时候,情到深处诗兴大发,便题诗一句“壮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可见,当别的女子在闺中思慕爱恋之时,秋瑾却对花木兰等巾帼英雄钦佩不已,这种英雄情怀逐渐融入了她的骨子里。
图|女侠秋瑾画像
身处名门世家的秋瑾从小学习诗词歌赋,身上自带一种诗书气质。此外,她从十五岁开始跟着家中的哥哥弟弟一起学习骑马舞剑,天资聪颖的她丝毫不逊色于男子。秋瑾是世间不可多得的女子,出身世家,样貌出众,能文能武,真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qiú)”。
秋瑾的丈夫王廷钧是湘潭首富的儿子,王家主要以卖豆腐和造纸为业,除此之外,王家祖上还与曾国藩有姻亲关系,自然不是寻常人家。由于秋瑾的父亲和王廷钧的父亲是老相识,两家又算得上门当户对,这门亲事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世人看来,秋瑾和王廷钧是不可多得的良配,两人的父辈是世交,且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然而,秋瑾还是逃不过包办婚姻的命运。1896年,21岁的秋瑾与17岁的王廷钧结成姻缘,在这之前,秋瑾向父亲提出了抗议,但父亲利用这门姻亲为了使家族更加兴盛,作为女儿的秋瑾就成了“牺牲品”,幸好王廷钧不像豪门的那些纨绔(wán kù)子弟,这让秋瑾看到了一丝希望。
图|秋瑾的丈夫王廷钧
虽是包办婚姻,但秋瑾和王廷钧在婚后的一段日子里也算是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第二年,这对夫妻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王沅(yuán)德,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秋瑾嫁入的是大户人家,生下男丁为王家增添香火,她自身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此后,秋瑾一直恪尽职守,像很多封建女子一样,把贤妻良母的角色扮演得很好。
秋瑾的生活因为儿子的到来变得更加忙碌,除了带孩子外,她也会抽出时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在书房写写字、画一会儿画,日子过得十分充实。
后来,王廷钧在湘潭开起了“义源当铺”,可以自食其力,不用靠着家里的生意度日,作为妻子的秋瑾非常欣慰。一有时间,她就会来当铺帮忙,久而久之,她也学会了打理生意的技巧。秋瑾很满足当下的生活,家庭幸福,事业小有成就。
只是好景不长,短暂的幸福生活随着一家人前往北京而消逝。
王廷钧热衷于官场仕途,尽管他参加科举落榜了很多次,但他死活都不肯认命。1900年,他决定通过买官的方式走上梦寐以求的仕途。不久,他便携妻子秋瑾和儿子王沅德前往北京赴任,他满怀激情壮志,以为自己能在这里有一番作为。
图|影视剧中的秋瑾形象
当时,秋瑾也为丈夫能走上仕途而高兴,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事业,做好他的后勤保障工作。刚到北京那会儿,秋瑾看着优秀的丈夫,可爱的孩子,对一切充满希望。这点我们可以从她的日记中看出,“夫婿近来习洋文”,“夫婿”二字足以证明当时她对丈夫的感情至深。
一年后,秋瑾和王廷钧的女儿王灿芝出生了,他们原来的三口之家迎来了一个小生命,儿女双全的他们本应该感到喜悦,可这一年,他们的感情出现了裂缝。
秋瑾身上的担子加重了,她不仅要照顾几岁的儿子,还要照顾襁褓中的女儿,丈夫王廷钧经常早出晚归,从来不顾及家中之事,这让秋瑾十分无奈。
秋瑾注重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只要是孩子的学业,她都要亲力亲为,她的儿子王沅德七岁就能认得一千多个字,女儿王灿芝三岁就把《三字经》和《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两个孩子的成就都得益于母亲秋瑾的悉心教导,但同时她也逐渐变得心力憔悴。
图|《三字经》
当秋瑾在为这个家忙前忙后的时候,王廷钧在做什么呢?他在外面花天酒地,逛花楼寻戏子。
王廷钧来到北京做官后,还没有任何作为,倒是先染上不良恶习,他竟在腐朽清廷官员的影响下,慢慢迷失了自我,忘记自己来北京做官的初衷。王廷钧瞒着妻子秋瑾在外面花天酒地,可秋瑾虽说在家带孩子和料理家务,但她是个精明的女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些事情呢?
看着王廷钧堕落、迷茫,靠喝酒麻痹自己,在外寻欢作乐,无所作为,秋瑾愤怒不已,她不断问自己,这是她曾经认识且深爱的丈夫吗?可自己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又能拿丈夫怎么样呢?再多的言语也不能把一个自甘堕落的人劝回正轨。
身在北京的秋瑾,除了每天照顾两个孩子和操持家务外,根本没有社交的时间,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她一肚子的委屈和怨恨又能跟谁诉说呢?此时,她想起了自己从小一起长大、无话不谈的哥哥,于是就提笔给哥哥写了封信,她在信中言道:“我在王家就像奴仆一样。”短短一句话道出了秋瑾的处境和遭遇。
“奴仆”既指身体上操劳的,又指精神上折磨的。从这句话中,可以深切地体会秋瑾对这段婚姻的失望和不满,这是她在经受这一切后发出的呼喊,她渴望有人能解救她,不愿将本该幸福快乐的自己搞得满目疮痍。
图|北京老照片
来到北京后,王廷钧变得像另一个人似的,每天忙于应酬,几乎没空陪妻子秋瑾和两个孩子,秋瑾逐渐厌烦这日复一日的生活,她感到身心疲惫,却又无能为力。
秋瑾像很多婚后的女人一样,每晚把家务活忙完、把孩子哄睡着后,呆呆地坐在窗前,眼睛望向窗外,期盼着丈夫早点回来,她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难道女人的一辈子就是这样吗?带孩子,等男人回家?”她曾经问过她的佣人这个问题,佣人回答道:“太太,带孩子、等男人回家这就是女人的命!”
这个答案在秋瑾的意料之中,但她不想像大多数女人那样认命。在她看来,女人不应该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不应该被家庭束缚住,她非常渴望有个人能将她解救出去,她希望获得重生的机会,而让她重获生机的便是一个叫吴芝瑛(yīng)的人。
吴芝瑛也是一个满身才气的女子,她和秋瑾的命运既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吴芝瑛也是跟随丈夫来到北京,但她没有被家庭和孩子束缚住,她一直在做她自己,尽管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但她从不把自己定义为谁的妻子,谁的母亲。
婚后,吴芝瑛把生活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平衡得很好,闲来吟诗作画,练练书法,并在书法方面小有成就。当年,吴芝瑛凭借精湛的书法在京城闻名,就连慈禧太后听说后,都特地召见她,对她的书法赞不绝口。
图|吴芝瑛
吴芝瑛不仅有才情,还特别有主见,她敢在慈禧太后的面前谈对《辛丑条约》的看法,可想而知,倘若没有丰富的学识和眼界,断不能做到她这般侃侃而谈。
吴芝瑛是一个从封建社会的蒙昧中觉醒的女性,她通过阅读大量的新式书籍来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对女权有独特的见解,她从来不觉得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更不信女人的命就是围着男人和孩子转。
吴芝瑛不仅将自己对于女人的见解和自己的过往经历讲给秋瑾听,她还给秋瑾看新学报,探讨新学,从吴芝瑛口中,秋瑾受益良多,她了解了当前国家形势,以及一些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所作出的努力,这是一个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
在吴芝瑛身上,秋瑾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读的话本中的巾帼英雄,她瞬间感觉眼前的吴芝瑛是一个散发光辉的女人,独立自主,充满人格魅力,这不就是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吗?
秋瑾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吴芝瑛,并在吴芝瑛的指引下彻底清醒了,她要挣脱所谓的女人的命运,她要从旧式的婚姻中醒悟。秋瑾深知,自己只是千千万万个女性中的一位,还有很多深陷泥潭无法挣脱的女性,她们要什么时候才能解脱?
图|女性老照片
在跟吴芝瑛交谈后,秋瑾顿时觉得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太小了,她彻底从家庭纷扰中走了出来,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她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开始广泛阅读西方文学著作,和各种新思想读物,了解到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唯一道路,她以饱满的热情加入了革命的行列,高举女权的旗帜。
可当前的情形,只有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才能让新思想进入中国,才能让饱经摧残的女性从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摆在她们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既然是革命,那必定会流血,会有牺牲,但那又怎样,秋瑾站起身来高呼:“我秋瑾愿意做那个流血牺牲者。”
自从秋瑾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后,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她的行为也和以前截然不同了,不再是一个围着男人、孩子转了,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身上。
丈夫王廷钧察觉到自从妻子秋瑾和邻居吴芝瑛接触后,行为和思想都发生了变化,他发现妻子整日在书房看书写作,并且还见她重新拾起了年少时的宝剑,在院子里练了起来,这让他感到莫名的心慌,他甚至猜测妻子到底怎么了,为何像变了个人似的。
王廷钧在封建的大家族里长大,自然认为女子应该在家相夫教子,舞刀弄枪有失体面,但由于他有错在先,所以他从来不敢开口问过妻子这件事情,而此时的秋瑾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根本无暇顾及这个负心汉。
图|秋瑾身着男装的照片
当时,为了主张女权,倡导男女平等,秋瑾需要开先河,这就得先从装扮上作出改变,她竟然开始穿男装,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她的丈夫王廷钧看到后,跳起来反对,他认为妻子好歹是豪门太太,怎么可以作出如此荒唐的事情?
王廷钧死性不改,经常出入戏院,花天酒地。有一日,秋瑾得知丈夫又去戏院后,她便故意穿着一身男装进去戏院看戏,既然男女平等,那么女人穿着男装看戏又有什么问题呢?
秋瑾的这一举动在北京城引起了不小反响,有些女性赞叹她敢为人先,同时她也受到一些嘲笑和谩骂。但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她,她都始终高举女权的旗帜,让更多被压迫的女性觉醒。
后来,王廷钧得知妻子秋瑾穿男装进戏院这件事情后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在打他的脸面,辱没了家门,他气急败坏,侮辱妻子,还一气之下动手打了秋瑾。
图|身着男装的秋瑾
面对丈夫的拳脚相向,秋瑾彻底对他不抱任何希望,被家暴的她决定跟丈夫决裂。这几年来她受够了奴仆般的生活,她不愿再忍受委屈和打压了。秋瑾离开家后住进了客栈,她深知这段婚姻走到尽头,她在思考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后来,秋瑾写了一封信给远在湖南的哥哥,倾诉自己的遭遇和对婚姻的失望,内容如下:
“吾以为天下最苦最痛之无可千语者,惟妹耳。 基于清末危局,秋瑾将个人的不幸升华为对女性群体的不幸及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短短几句话,是秋瑾这几年来数不尽的悲痛和苦恼,她在向哥哥诉说婚姻给她带来的痛苦,同时她从自己的不幸中,看到了女性群体的不幸和国家民族的不幸,并为此感到担忧。
1904年,北京掀起了一阵留学热潮,秋瑾在深思熟虑后,决定放下国内的一切,前往日本留学,而促使她作出这个决定的便是陈天华《警示钟》开篇的一句“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秋瑾也想像陈天华一样,做叫醒沉睡的中国人的警钟。
图|手持宝剑的秋瑾
王廷钧得知妻子要去日本留学,一开始没太当回事,他以为妻子在跟他置气。但当秋瑾向他提出要求“无论如何,你都得想办法让我出国留学,至于盘缠,我会自己凑齐”后,他便愤怒不已,并出口大骂:
“尔所言,大逆不道,速闭尔口,非我所乐闻也。且妇职中馈,远游亦非所宜。”
王廷钧骂妻子大逆不道,他认为为人妻应该有为人妻的样子,就应该老老实实在家相夫教子,不要痴心妄想去日本留学。面对丈夫的辱骂,秋瑾敢怒不敢言,因为她出国留学这件事还得有求于他,需要得到丈夫的同意和帮助。最终,经过秋瑾的耐心解释,王廷钧同意了,不过他不会提供一份盘缠给她,也不让她带走孩子。
王廷钧找到京师大学堂日籍教员服部宇之吉博士之妻服部繁子,委托她带秋瑾一同前往日本,他在这封请求信中写道:
“我妻子非常希望去日本,我阻止不了,…… 我还是请求带她去吧!留学也好,观光也好,任她去吧……她是无论如何要去的,与其跟别人去,不如拜托夫人更使我放心......”
就这样,秋瑾告别了丈夫和儿女,跟随服部繁子来到了日本。之后,她便进入了中国留学生会馆所,她遇到了一大批跟她一样有着满腔革命热情的仁人志士,像陈天华、鲁迅、黄兴等人,后来他们还结交成为了好友。
图|在日本留学的秋瑾
在这里,她再也不是孤身一人摇旗呐喊了,她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秋瑾在学习之余,经常参加各种女权运动,并且还在日本报刊上发表提倡女权,解放思想的文章。
1905年,秋瑾回到国内,她遇见了蔡元培、徐锡麟等人,并参加了光复会。
1906年,秋瑾着手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但办报需要资金,秋瑾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这时她想起了自己的婆家,于是便动身前往湖南湘潭,秋瑾以办学为由头,让公公拿出了一大笔钱,拿到钱后,她便与王家划清界限,她把这笔钱当作补偿她的费用。
1907年,《中国女报》成立,并在社会引起热烈反应,此报主要是为了提倡女权,宣扬革命。
图|《中国女报》
同年7月6日,好友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后遇害,秋瑾也因此牵连其中,本来她可以逃离,但她早已做好了为革命流血的准备,坚持独自坚守,最终被清兵包围并捕获。
被捕入狱后,面对清兵的威逼利诱,秋瑾拒死不从,她不愿供出自己的同伴。
7月15日凌晨,秋瑾在绍兴宣亭口英勇就义,年仅32岁。
秋瑾死后,许多人为之潸然泪下,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孙中山先生称她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并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楹联:“江湖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秋瑾的死对王廷钧的人生产生了影响,她背上了“谋逆”的罪名,作为清廷官员的王廷钧也落荒而逃,他辞去官职,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湘潭。
图|秋瑾从容就义
回到老家一年后,王廷钧抑郁而终,年仅30岁,根据记载,王廷钧是在妻子秋瑾出事后,忧思过重,思念成疾,最终追随他的妻子而去。
随着秋瑾和王廷钧的相继去世,他们的儿子王沅德和女儿王灿芝成为了孤儿,最终在秋瑾好友的收养下长大成人,令人欣慰的是,这对儿女最终皆成才了。
王沅德跟随母亲的步伐,创办过报刊,也担任过湖南文史研究院秘书,还加入过革命组织。
秋瑾的女儿王灿芝从小受母亲影响,喜欢书法,同时也爱舞刀弄枪,性格慷慨豪爽,她的志向是当一名飞行员。后来,她只身奔赴美国留学,选择的是航空专业。
图|秋瑾的雕像
王灿芝学成后便回到祖国,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在中国航空领域具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她还在航空学校任教,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培养了许许多多飞行员。
其实,像秋瑾这样的巾帼英雄,不仅仅是存在于话本中,还活跃在我们的身边,她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
中国革命的这条道路是无数先贤用鲜血铺就而成的,是他们披荆斩棘,敢为人先,其中也有很多像秋瑾这种革命女杰,请大家记住她们的名字!
-
- 盗墓填坑:霍玲到底有没有被掉包?海底墓原来是霍家的一场阴谋?
-
2023-12-11 19:58:02
-
- 无眼铜符和周天全卦背后,是很多鬼吹灯原著粉都没读懂的终极谜底
-
2023-12-11 19:55:47
-
- 火线追凶2的观看顺序
-
2023-12-11 07:54:08
-
- 一位警犬训导员眼中的「万物生灵」
-
2023-12-11 07:51:54
-
- 九球女神选手刘莎莎,球技精湛还爱做慈善
-
2023-12-11 07:49:39
-
- 洛洛历险记人物技能和名言
-
2023-12-11 07:47:24
-
- 复辟与光荣革命
-
2023-12-11 07:45:09
-
- 明末清初时期,张献忠、清军屠杀四川人始末,四川人死亡殆尽
-
2023-12-11 07:42:54
-
- 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2023-12-11 07:40:39
-
- 单推古言文《重生嫡妃:皇上请看招》再给你个机会,做朕的皇后
-
2023-12-11 07:38:25
-
- 惠州“许霆”案-一份分析透彻、富有哲理、浸透人性的判决
-
2023-12-11 07:36:10
-
- 鏍兼礇鍏嬪鏃忎簲涓栧悓鍫傦紝濡備綍浠庡瑙傝鲸鍒緢鍒嗭紵姣忎竴浠i兘鏈
-
2023-12-11 07:33:55
-
-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振雄风?
-
2023-12-08 19:00:14
-
- 西法城际接轨全国高铁网,沿线车站效果图出炉
-
2023-12-08 18:57:59
-
- 腾讯投资版图浮出水面,已投资927家公司,其中70多家为上市公司
-
2023-12-08 18:55:45
-
- 山东捕获1.7米近百斤黄金鲶!罕见的美味又被当成“垃圾鱼”?
-
2023-12-08 18:53:30
-
- 长征从川西到陕北红3军团兵力数据,理解授衔时“红军不下校”
-
2023-12-08 18:51:15
-
- 全球最贵的面霜,海蓝之谜上不了榜,你知道其中哪几款呢?
-
2023-12-08 18:49:00
-
- 全球九大私人国家 大部分都未被承认 第一号称袖珍之国
-
2023-12-08 18:46:45
-
- 还记得“杀马特”鼻祖罗福兴吗?14年过去了,他如今在干嘛呢?
-
2023-12-08 18: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