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沙坪坝区概况

2024-10-15 20:45 来源:网络 点击:

重庆沙坪坝区概况

沙坪坝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西部,东隔嘉陵江与江北区、渝北区相望,东南紧邻渝中区,南接九龙坡区,西依缙云山与壁山县毗邻,北与北碚区相连。幅员面积约395.8平方千米,约占重庆市总面积的0.48%。沙坪坝区最北端在中梁镇新发村,位于北纬29°46′36″;最南端在歌乐山镇山洞村,位于北纬29°27′13″,南北相距29.0千米。最东端在滴水岩,位于东经106°31′35″,最西端在曾家镇西部的青木关林区,位于东经106°14′36″,东西相距24.3千米。

地质构造

沙坪坝区处于 四川盆地东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使地壳急剧强烈褶皱,形成四川盆地,在盆地内也形成一些山脉,其中华蓥山从北东方向巍巍而来,在合川三汇坝、分为三个支脉呈扫帚状再向南西方向延伸,形成中梁山、缙云山和沥鼻峡山,从而构成沙坪坝区地貌格局。

地形地貌

沙坪坝区地貌属于 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中部 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海拔最高点位于中梁山北端的白杨湾,为705.0米,海拔最低点位于区东南滴水岩濒临嘉陵江处,为175米。相差530米,平均海拔263米。

气候特征

沙坪坝区

沙坪坝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最冷月平均气温7.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热和春秋多变的特点。年降水量1082.9毫米。中部歌乐山森林区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2℃左右。

河流水系

沙坪坝区河流均属 长江水系,嘉陵江、 梁滩河、虎溪河、清水溪、 凤凰溪、詹家溪、南溪口溪是较大的溪河。

2017年,按在地户籍统计,201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2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非农业人口73.2万人,比上年增加15830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88.0%;户籍人口总户数达到32.1万户。当年出生人口11577人,当年死亡人口13128人。

2017年,按常住人口统计,2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5.08万人,比上年增加1.6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5.0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17年,符合政策生育率99.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为98.5%,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新生婴儿10495人,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男孩5449人,增长11.1%,女孩5046人,增长9.1%。

先秦时期,沙坪坝属 巴国地。秦汉时期,属 巴郡。 西晋,成汉玉衡元年(311年)置荆州。

南北朝时期,梁大宝元年(550年)置 楚州。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改楚州为 渝州。唐朝循隋制。

宋代,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为 恭州;淳熙十六年(1189

沙坪坝区(6)

年),升为 重庆府;淳祐二年(1242年),四川制置司移驻重庆府。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 重庆路。明代,先后属重庆府、夔州府、重庆卫、瞿塘卫。清代循明制。

中华民国时期,沙坪坝隶属于四川 巴县第一区,治所设于古镇磁器口(龙隐镇)。1939年,划入重庆市沙磁区,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化区和重庆主要工业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重庆市第三区,功能定位于文化区,1955年正式定名为重庆市沙坪坝区。

2016年7月18日,重庆市政府就沙区政府,同意调整陈家桥街道管辖范围、虎溪街道管辖范围和街道办事处驻地,增设丰文街道、香炉山街道。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