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演变史

2024-10-13 17:52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经济的演变史

自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1949-1965年一穷二白:

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军阀混战,14年抗战,3年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搬空国库,中国大地已经稀巴烂,一穷二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满目疮痍以及9亿待哺人民,中共政府表现出了人类历史上最无私的为人民服务的一面。过程或许出现偏差,如大跃进与浮夸风等不良现象,但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要解决9亿人的温饱问题,可谓是万般艰难。但无私的政府凝聚了全民的意志,度过了艰难的历史时期。大跃进与浮夸风或许不正确,但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凝聚心气的一种打鸡血方法。

当遇到万般艰难的境况,人是需要打点鸡血,提高心气,才能挺过难关的。历史条件不同,不能用现在的条件,去评判当时的对与错。个人的成长需要历经曲折去磨练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国家亦然。一旦犯错,就全盘否定,无论是个人或国家,都是无法成长的。

1966-1976年十年文革:

文革运动,如果从经济角度考量,的确是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事物的产生与影响,不能单一考量,需从多方面去评判。文革的产生,是由于当时中国面对恶劣的外围环境,导致内部出现思想混乱,从而产生了文革。新中国成立后,面临西方阵营的围堵,1959年后中苏交恶,即从1959起,中国既不属于西方阵营,也不属于苏联阵营,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而当时中国社会与经济都非常落后,导致内部出现了思维混乱,无所适从。

文革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冲击,但却统一了思潮。为后来的人心思定和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后来的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影响也有限。

1949-1965年是中国经济的工业基础建设时期,工业基础建设由苏联援建。1966-1976年是中国的社会基础调整时期,统一了社会思潮。没有前面的工业基础与社会基础建设,就没有后面的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

1978-1988年改革开放尝试阶段:

十年文革,人心思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进行改革开放。

二战之后,全球经济有两个体系,一个是西方体系,一个是苏联体系。1949-1978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是苏联体系。

1980年起,除了沿用苏联体系外,中国也开始引进西方体系。港澳台,美欧日等企业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总体还是苏联体系偏重。

1989-1992年,社会主义阵营剧变,苏联解体。由于中国前期有了充分的社会基础调整,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1992-2001年改革开放深化阶段:

苏联解体后,西方开始执全球牛耳,世界经济也开始由西方体系主导。

从1992年起,中国加快引进西方体系,并逐步用西方体系替换苏联体系。港澳台日韩美欧等企业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2001-2011年全面改革开放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开始全面开放。全球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2012-2022年中国经济重心从出口外销逐步转向内循环:

1945-1992年,美国与苏联长达半个世纪的竞争,最终苏联解体倒下,美国成为唯一的全球霸主。苏联解体后,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其次是日本(单一国家,不计欧盟)。到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才做了20年的全球霸主,突然冒出一个非美国盟友的强大经济体,使美国浑身不自在,于是重拾冷战思维,2011重返亚太,开始对中国经济进行围堵。

由于美国重拾冷战思维,开始围堵中国,中国不得已,开始将重心转向内循环。

2012-2022年这十年,是美国战略调整的十年:由全球化收割逐步转向冷战对抗;也是中国战略调整的十年:由出口外销逐步转向内循环。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