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真的长着两颗大兔牙?

2025-01-19 20:15 来源:网络 点击:

孔夫子真的长着两颗大兔牙?

去国家博物馆经常能遇到本来没什么期待值,看过却觉得还不错的展览,譬如去年的邺城造像展。这次由国博和山东省联合举办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觉得也不错。

这个过度的空间挺好的,是个打卡拍照的好地方。这个展从去年底就开始了,原计划是到3月底的,然后遇上疫情,一直延期到现在。

明,《孔子圣迹图》,孔子博物馆藏

因为不是书画展,一共有几开也不知道,也完全没有介绍文字,简单粗暴。

清,《孔子世家图册》,国家博物馆藏

有满文题字,或是清宫御制。

清,《仿刘松年绘孔子圣祀图卷》,国家博物馆藏

原来可能是册页,被改装成了手卷。孔子的故事我不熟,就不解释了。

明,《孔子燕居像》,孔子博物馆藏

可以算是孔子的“标准像”了。不过,孔子真的长着两颗兔牙?其实这个叫骈齿,是一种比较整齐的龅牙,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圣人之像。孔子博物馆另外还有一件赵孟頫款的孔子燕居像没有拿来展。

清,《孔子周游图卷》(局部),国家博物馆藏

现场完全看不清楚,现在放大来看水平也一般。

明,《孔子为鲁司寇像》,孔子博物馆藏

国博一贯无力吐槽的灯光。

明,《杏坛讲学图》,孔子博物馆藏

这件还有点晚明吴彬、丁云鹏的味道。

清,《孔子行教图》,孔子博物馆藏

这个也是书院私塾常挂的孔子像。

清,郑燮《兰竹图》,国家博物馆藏

难得展览里还有几件正儿八经的名家书画,主要表达君子的品格。

清,罗聘《梅花图》,国家博物馆藏

这里罗聘的题字有点像他老师金农的。

清,恽寿平《菊石图》,国家博物馆藏

不错的墨笔花卉,自称学的是唐寅笔意。

明,《孔子观欹器图》,孔子博物馆藏

欹器,又称宥卮,作为劝解之器,周代供奉在庙堂,孔子曾在鲁桓公之庙见过,有“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用于告诫人们要持中庸之道。

明,《孔子颜回曾参三圣图》,孔子博物馆藏

三人衣服上的衣纹衣褶写满小楷,是整部《论语》。也有赵孟頫伪款。

南宋刻石《李公麟绘孔子及七十二贤像》拓片,国家博物馆藏

清,《孔子七十二门人像卷》,国家博物馆藏

只展了一小段。

东汉,熹平石经残石,国家博物馆藏

这个展的书画其实一般,让我意外的是其他一些重量级展品,这个也算一件。熹平石经是汉灵帝令蔡邕等人校正儒家经典后刻石作为标准,现在残石主要分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

唐,《孝经·三才章》残片,国家博物馆藏

书法还不错的唐代残纸。《孝经》只是传说为孔子所作。

明,《摹阎立本十八学士图卷》,国家博物馆藏

十八学士是唐太宗设文学馆收聘的贤才,包括房玄龄、虞世南等人。

清,《二程夫子像》,国家博物馆藏

画程颢、程颐二人,他们是宋代理学大家。

南宋,《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国家博物馆藏

一纸千金的宋版书,建宁府建安书院刻本,印于咸淳元年(1265)。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被后世称为朱子。

西汉,《仪礼》简,甘肃省博物馆藏

甘肃凉州西汉墓群出土。这批竹简是目前所见最古老的完整《仪礼》手写经书,《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战国,错金“子孔”青铜戈,国家博物馆藏

1957年河南陕县出土。错金纹很漂亮,铭文“子孔檡厥吉金铸其元用”。展览中还有许多青铜器,这里就不看了。

明,龙泉印孔子颜回瓷碗,国家博物馆藏

就看到这里吧,这个展比较难得的是借来了山东一大批文物,国博自己也拿了很多珍藏,对儒家文化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至于另一个新展《中国古代乐器》我去的时候是第一天,莫名其妙地不给拍照(现在可以了),所以也就没法写了。这次的北京行就算是写完啦,但下一次北京行又得提上日程了,因为故宫的苏轼大展今天已经开始了!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展期:2019年12月27日—未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