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菌”-关于橙盖鹅膏菌,你一定不知道的趣味知识

2023-12-08 08:07 来源:网络 点击:

“鸡蛋菌”-关于橙盖鹅膏菌,你一定不知道的趣味知识

橙盖鹅膏菌又名凯撒磨菇、橙盖伞、黄罗伞及白橙盖鹅膏菌,是鹅膏菌科鹅膏属的食用菌。橙盖鹅膏菌的橙红色菌盖呈半球状,突出后逐渐扁平。它的表面平滑,边缘有条纹,直径可达15厘米,甚至较为罕有的20厘米,孢子是白色的。橙盖鹅膏菌很易与有毒的毒蝇鹅膏混淆,毒蝇鹅膏的菌盖呈红色及有白点,菌褶及菌茎都是白色的。橙盖鹅膏菌主要在初夏至中秋时份,在橡木林中或有时在松柏目中生长。它们分布在北美洲及南欧,尤其是在意大利北部的山区。有指它们可能是由罗马帝国军队从阿尔卑斯山北部引入。



图1 橙盖鹅膏菌又名凯撒磨菇、橙盖伞、黄罗伞及白橙盖鹅膏菌,是鹅膏菌科鹅膏属的食用菌。橙盖鹅膏菌很易与有毒的毒蝇鹅膏混淆,毒蝇鹅膏的菌盖呈红色及有白点,菌褶及菌茎都是白色的。它们分布在北美洲及南欧,尤其是在意大利北部的山区。有指它们可能是由罗马帝国军队从阿尔卑斯山北部引入

一、橙盖鹅膏菌属于鹅膏菌,但可食用和有毒的鹅膏菌不易分辨

在欧洲,有一种鹅膏菌非常知名——“恺撒蘑菇”。据记载,罗马帝国时期恺撒大帝最喜欢食用这种菌类,并规定这些蘑菇只能供宫廷食用,它也因此而得名。恺撒蘑菇的学名叫橙盖鹅膏菌,在东亚,它也被称作黄罗伞、鸡蛋黄蘑等等。因为美味,中国很多地区都有采食这种菌的习惯。

鹅膏菌的特殊性就在于,既有可食用的,甚至很出名的,也有剧毒的种类,更让人头痛的是,它们不但长相相似,而且经常混杂在一起,非常不易分辨。这也是它成为误食中毒比例最高的毒蘑菇的原因。

剧毒鹅膏菌分布非常广泛,除南极洲以外,各大洲均有分布。目前已知的剧毒鹅膏菌约有5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根据团队的最新研究,剧毒鹅膏在我国共分布有12个物种,其中大部分物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只有少数物种局限于热带或温带地区。

剧毒鹅膏菌的毒性非常惊人,一个小个体的毒素足以致一个成年人于死地。因此,只要误食剧毒鹅膏菌,如果不及时就医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

不同种剧毒鹅膏菌毒素作用于人体的类型也是不同的。较轻的是作用于中枢神经,除了消化道不适,还会出现幻觉、昏迷等症状,但及时治疗,恢复较快;严重的是损伤肝脏或者肾脏,可引起昏迷或者器官衰竭。在毒蘑菇中毒致使肝损伤的事件中,剧毒鹅膏菌的比例是最高的。

这类毒蘑菇中毒反应还有一个特殊之处。误食的患者在最初治疗的一到两天会出现一个假愈期,此时如果放弃治疗,病情会急转直下,从而错过生还的机会。

此外,他还强调,蘑菇中毒的潜伏期差异很大,从10分钟到一两天不等,特殊的甚至可能更久。有些成年人自以为食用完并没有即刻产生反应就意味着这种蘑菇是安全的,再让儿童食用,这么做仍然存在风险。

而且村民们往往基于自己的经验,对野生菌进行判断,但有些认识是错误的。比如,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变色或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有虫的蘑菇没毒等等。可事实上,很多剧毒鹅膏菌看上去极其普通,非常具有欺骗性。



图2 橙盖鹅膏菌属于鹅膏菌,鹅膏菌的特殊性就在于,既有可食用的,甚至很出名的,也有剧毒的种类,更让人头痛的是,它们不但长相相似,而且经常混杂在一起,非常不易分辨。这也是它成为误食中毒比例最高的毒蘑菇的原因

为了让老百姓能快速、简单地分辨剧毒鹅膏菌,科研人员编出了一句形象的总结:头上戴帽子,腰上系裙子,脚上穿靴子。意思是说,如果人们看到一种蘑菇同时拥有菌盖、菌环、菌托这三种特征,90%以上的可能是剧毒鹅膏菌。

并且科研人员出版了一本《中国鹅膏科真菌图志》,可以帮助读者准确区分与快速鉴别我国的食用和有毒鹅膏菌。

二、有毒的鹅膏菌的“毒”是“借”来的

谁都知道野生蘑菇可能有毒,不能乱吃。蘑菇中的“毒王”要数鹅膏属的剧毒蘑菇了,每年都会令许多人丧命。

在鹅膏属中,除了致命的剧毒蘑菇,也包括了许多著名的食用种。历史记载,凯撒大帝最喜欢吃橙盖鹅膏,所以这种蘑菇在欧州也叫作凯撒鹅膏。著名的罗马帝国暴君克劳迪亚斯,就是吃了他妻子准备的一道混有剧毒鹅膏的橙盖鹅膏而被毒死的。鹅膏在科学上也有重要的贡献,共有3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工作是以鹅膏毒素为研究对象完成的。某些可食用鹅膏和剧毒鹅膏在外观上极其相似,难以区分,是造成中毒事件的重要原因。那么,这些剧毒鹅膏又是如何生产毒素的呢?

与青霉生产青霉素一样,鹅膏也有多个基因组成“毒素生产线”,用于合成最毒的蘑菇毒素“鹅膏毒肽”。不仅鹅膏,人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发现,虽然盔孢伞属和环柄菇属的蘑菇与鹅膏亲缘关系较远,好比人与金丝猴的关系,但却都能合成“鹅膏毒肽”,而鹅膏真正的近亲蘑菇们却没有这一功能。这让许多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一时间众说纷纭。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为我们揭示了谜底:大大出乎人们的想象,“鹅膏毒肽”并非这几种蘑菇“原创”,而是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古老蘑菇那里“借”来的!毒素对蘑菇可是很有用的,可以保护蘑菇不受动物的伤害,这样它的孢子才能成熟并传播。居住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可以直接交换基因和DNA,这一过程称作基因水平转移。人体中有很多DNA序列是来自病毒的,也是基因水平转移导致的。这些剧毒蘑菇正是借助这一方法,将对它们有利的毒素基因“山寨”了一份,加入到自己的基因中去,就好比“草船借箭”,瞬间就把自己武装了起来!其他生物也许要花费几万年才能进化来的技能,这些蘑菇则“得来全不费工夫”。


图3 在鹅膏属中,除了致命的剧毒蘑菇,也包括了许多著名的食用种,比如橙盖鹅膏菌,有毒的鹅膏菌中含有“鹅膏毒肽”,但鹅膏毒肽”并非这几种蘑菇“原创”,而是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古老蘑菇那里“借”来,用于武装保护自己

而且剧毒鹅膏大概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出现,可以推测“借”基因给鹅膏的古老物种存在的时间更早。如果这些剧毒蘑菇在白垩纪甚至更早就演化出这一“毒素生产线”,那么它们极有可能曾经毒死过某些大型动物。据推测,最古老的产鹅膏毒肽的蘑菇在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消失了,但这一“毒素生产线”在鹅膏、盔孢伞和环柄菇中得以保留,并在后代中传递下去,形成独特的进化机制,帮助其适应了环境,生存并繁衍下去。


参考资料:

(1)、《惊呆了,思考原来这么有趣》;

(2)、《经典植物》;

(3)、《325种常见中草药识别》;

(4)、《名优食用菌原色图鉴》;

(5)、《植物天地的缩影》;

(6)、《什么样的蘑菇可以吃》;

(7)、《物种日历》;

(8)、《是真的吗》;

(9)、《部落大冒险》;

(10)、《微生物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