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广东省第五区第六区行政督导专员间的一封密电

2023-11-19 01:22 来源:网络 点击:

抗战时期广东省第五区第六区行政督导专员间的一封密电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供求状况直接维系着国计民生,历代中央政府因此皆给以密切关注。在抗日战争这种特殊时期,广东国统区政府在粮源短缺、粮价飞涨、军粮民食供需紧张的情形下,试图用行政力量和法律手段对全省粮食市场的生产、经营及运销实施宏观调控,对粮商趋利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以实现军粮民食供给、粮价平稳、社会安定的政治目标。省政府为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所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粮食管理措施,无论从军事、政治还是经济角度看,都是正确的,实践证明是基本成功的。然而粮食管理中呈现的偏差与不足,使粮食管理成效在实践运作中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应有的社会效应。 抗战时期,大量的粮食从国统区流向沦陷区,这主要是日本策动粮食走私造成的,日方主要采取高价诱购,自设米行,奸商设行等方式来促使粮食单向流向沦陷区,带来的后果就是国统区粮荒的局面,绐国统区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1939年,日军在产米并不丰富的广东开设米粮征集所30所之多,以宝安,增城,东莞为集中地,在日军的高价诱购下,广东的国统区接近战区地带,连年发生米粮资敌的风潮,酿成严重粮荒,广东本就是一个缺粮的省份,一方面伸长脖子等待邻省的接济,另一方面却连年发生大量粮食向沦陷区倒流的现像,十分普遍和严重,极大地威胁了广东国统区的社会安定,导致多地发生粮荒,进而引起抢米风潮,这一严竣事实,让国统区当局采取一系列粮食购销,货运等挽救措施来加以应对。 这件1939年12月1日晚上拍发的密电,就是由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导专员何春帆拍发绐第六区专员周景臻的,内容就涉及到米粮流通,禁运之事。因何春帆早在1924年起就任广州卫戍司令部军法处处长、广东省财政厅秘书、教育厅秘书,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其革命资历比周景臻深厚的多,故这篇电文明显就是居高临下的姿势,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丢!你班契弟系上游(松口,畲坑)设卡拦截,禁米出入,令我地下游地区(丰顺,潮汕)米价涨到飞起,民怨极大,叫我点同下面交待?无米落锅,唔通食蕉咩??大家应该一同按照大佬(省府)指示,有钱同捞,有饭同食,系甘先了,擦头!收到密电后,周专员诚惶诚恐地即刻批示:“查案函复,并令梅县知照”。大哥发了脾气,小弟自然照指示办理!十分有意思的一件抗战时期译电文。何春帆(1893———1974),名开湘,连南三江(原属连县)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3岁在三江小学毕业后,同年8月考入连州中学,次年8月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在校期间,接受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主张。1908年,经邹鲁介绍加入同盟会。1922年5月毕业后,即返回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1929年起历任广州卫戍司令部军法处长、广东大学教授兼总务长、连山县县长、中山大学教授兼总务长、省政府参议等职。1937年10月至l945年秋的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国民党十二集团军少将参议、连县县长、省第五区(潮汕地区)、第二区(北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中山大学教授兼总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任职期间,拥护“国共合作”政策,贯彻”抗日保乡、团结御侮”宗旨,参加对日作战。在教育事业上,于1938年呈请省府批准将县立连州中学改为省立连州中学,并实行男女同校的改革;在1945年秋,设立中山大学三江分教处,为教育事业作了有益工作。周景臻(1889—1967)广西梧州人。广东陆军速成学堂出身。1910年辛亥革命前夕,曾在倪映典领导下,参加广东新军反清的新军起义。北伐战争时期曾在革命军中任炮兵营长,后在广东、广西政府任职多年。抗日战争时期任广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驻节兴宁。周景臻有较强的爱国心并为官清廉。他比较关心地方的教育事业,作了一点好事,创建了广东省省立兴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聘进步人士罗雄才先生为校长(抗战胜利后任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长)。抗战之后,当了没有实权的省政府委员,后离粤去港。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是中华民国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其大部分区域为今梅州市所继承,民国25年(1936年),依照《广东省地方自治改进大纲》,撤销粤东区绥靖公署,设立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兴宁、梅县、五华、平远、蕉岭、大埔、龙川、和平、连平9个县。1949年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第九行政督察区,其区划范围仍含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