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你知道正确的意思吗?很多人误解了

2024-06-28 20:44 来源:网络 点击:

千古名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你知道正确的意思吗?很多人误解了

引言: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荟萃,她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不过,传统的古诗词在历经千百年的流传与沉淀的过程中,它的意思往往不能被准确传递。当不同的读者面对同一首古诗词中,由于个人的知识面、理解能力及人生阅历的不同,对诗词的理解也会产生略微差异,甚至有可能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背道而驰。

许多经典的古诗词都遭后世人的以讹传讹或是过度曲解。例如,诗仙李白的经典之作《静夜思》虽短小精悍,却也被后人们误解了千年。其中,三岁稚子皆能倒背如流的首联“床前明月光”中暗藏玄机。许多人会被古诗词鉴赏书籍里的插画所误导,认为李白在深夜站在床旁边,倚靠着窗户,静静地凝望着天上皎洁的月光。

实则不然,“”在《辞海》中解释为“井上围栏”,而“有井水处”常被引申为故乡,因此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应当站在秋夜的井边上,思念着遥远的故乡。除此之外,“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诗也在传颂过程中被曲解地面目全非,导致现如今大部分都不知道其真正的内涵,那么这句千古名句究竟是何意思呢?

一、《遣悲怀》

贫穷夫妻百事哀”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遣悲怀》三首皆是元稹写给妻子的悼亡诗,语言朴实质朴,而情感却真挚充沛,在唐代悼亡诗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为了表达对妻子的追忆与怀念,元稹一生共作三十三首悼亡诗,尤以《遣悲怀》三首最为经典。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的总体感情基调是哀伤且悲凉的,主要描写元稹在妻子逝世之后的“百事哀”。诗人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描述了几件在生活中最稀松平常却能引起强烈哀思的事情。例如,因为害怕时常看到妻子的衣物而见鞍思马、触景生情,便将其施舍给他人以减少自己的痛苦。

妻子生前时常不离手的针线承载了两人幸福美满的回忆,诗人实在不舍得将其送人,便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只是再也不忍心也不敢打开,不愿再被生离死别的哀伤再击打一次。诗人想用这些消极、逃避的举动来锁住过往甜蜜的记忆,从而来缓解自己失去妻子的绝望与苦痛。

殊不知这一切无非是欲盖弥彰、掩耳盗铃罢了。诗人越是想摆脱妻子的影子,就越是加深了对妻子的思念与怀想。如今妻子仙逝,一切与妻子有关的人与物皆能引起诗人的哀思,就连曾经服侍妻子的贴身侍女也勾起了诗人对妻子的回忆。

因而也会或多或少宽厚优待侍女,以此来慰藉自己内心的愧疚。时间飞快流逝,可诗人对妻子的思念非但不减,反而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除了白天时常睹物思人、感物伤怀外,连夜晚做梦也摆脱不了妻子的影子,甚至做了给妻子送钱的荒唐梦境。

可见诗人对妻子的用情至深与情真意切。回想起妻子在生前与自己共患难、同吃苦,却从没享受过一天富裕的日子,诗人便难掩自责、悔恨之意,然而如今一切皆无法挽回,再痛苦哀伤又有何用?

自古以来,夫妻的生离死别是在所难免的,诗人“诚知此恨人人有”。然而,“贫贱夫妻百事哀”,对于那些曾经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夫妻来说,一旦经历生死诀别,便是对尚存人世的那一方的凌迟处死,那份深入骨髓的丧偶之情或许一辈子都无法摆脱。

二、贫穷夫妻百事哀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韦从嫁给元稹实属下嫁,但她却始终保持着安时处顺、无怨无悔的生活态度,婚前高贵的出身更加反衬出韦从婚后甘于贫穷的美好品质。婚后的生活虽清苦贫穷,但韦从始终保持着乐观知足的心态,与丈夫一起苦中作乐,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不禁令人敬佩。

彼时的元稹平步青云、位极人臣,完全有能力让妻子享受优越富裕的日子,然而那位日思夜想的枕边人却永远不在了,元稹的内心充斥着遗憾、感伤与愧疚之意。“贫贱夫妻百事哀是《遣悲怀》中的点睛之笔,但世人对它误解颇深,将其理解为:

贫贱的夫妻在一起生活必定不会一帆风顺,生活中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大小琐事会令两人经常产生争吵与分歧,最终会导致感情消失殆尽、婚姻分崩离析的悲惨局面。因此,有人甚至用其劝诫身边在婚前定要衡量好双方的家庭条件,不要为了爱情飞蛾扑火,否则再美好深厚的情感都会被贫穷所打败。

以上的说法完全曲解了元稹的本意,如若细细钻研元稹的悼亡诗,深刻了解元稹与妻子的伉俪情深,便会知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共同经历过清苦、贫贱的生活的夫妻,只要其中一人离世,另一个人的七魂六魄也随之而去,生活中任何与之相关的人与事都会引发未亡人沉痛的哀思与无尽的思念。

三、元稹与韦从的半缘情深

元稹与韦从的新婚之际恰好是元稹科考名落孙山之时,可京兆尹韦夏卿觉得元稹才华横溢,将来定是有用之才,便将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他。两人在婚后恩爱有加、相敬如宾,过着如胶似漆般的生活。而韦从虽出身富贵之家,却从不贪慕虚荣、嫌贫爱富。

她不仅温柔体贴、贤惠端庄,还聪明灵巧、精通诗书,甘愿陪着元稹过着清贫的日子。婚后的元稹日夜忙于科考之时,而韦从便做他最强大的后盾,事无巨细地体贴照顾丈夫的日常起居,尽自己最大努力将生活经营得甜蜜淡然。自小养尊处优的她从此变成事事操劳、勤俭持家的家庭妇女。

包办了洗衣做饭、缝衣沽酒等大小事宜,却不曾说过一句抱怨、后悔的话。元稹在《遣悲怀其一》中细致地描写了与妻子婚后艰苦的生活。当元稹酒瘾发作却没钱买酒反复哀求时,韦从心疼地典当了头上金钗,换钱来给丈夫买酒。

当家中没有柴火做饭时,善解人意的韦从从不曾让备考的丈夫去拾柴,而是拖着柔弱的身体小心翼翼地收集槐树旁的枯叶用以生活。虽然家境拮据、条件艰苦,时常只能采摘野菜充饥,但韦从却吃得津津有味,从未有怨言。由此可见,韦从是一位不畏贫寒、蕙质兰心、至情至善的好妻子,也难怪元稹在她逝世之后会如此地沉痛与愧疚。

结语:

纵观元稹为妻子所写的悼亡诗,可见他对妻子用情至深到了极致。逝者已逝,元稹无能为力,只能用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以及绵延不绝的思念来悼亡妻子,弥补妻子生前陪自己共同经历的苦难与艰辛。

感人肺腑的情感人人都有,有些人将其藏进心房,无人知晓;有些人不善表达,常常词不达意。只有元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琐碎杂事,用极其淳朴动人的语言将他曾经所感受到的真挚、温暖的情感传递给世人,哪怕过了千百年,依旧扣人心弦、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