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孟良崮

2025-03-15 02:50 来源:网络 点击:

英雄孟良崮

随着电影《红日》于1963年热播,“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的歌声至今萦绕脑海,由此孟良崮成了心驰神往的地方。

2019年11月23日驱车从本溪出发,1100公里的路程,除了住宿中间没有停留。26日一早直接来到了位于山东沂南县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纪念馆广场上竖立着陈毅和粟裕的塑像。碑座上篆刻着陈毅的诗。

陈毅与粟裕塑像

这座重达106吨的陈毅粟裕花岗岩雕塑是为了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五十周年,蒙阴县历时近一年于1997年春天建成的。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血战孟良崮的群勇士雕塑

纪念馆大厅的后面是苍松翠柏掩映的烈士陵园。陵园边上竖立着孟良崮战役遗址碑。

孟良崮战役遗址碑

烈士墓地的边上立着“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的石碑。这是遵照粟裕将军的遗嘱,将骨灰撒放在了粟裕曾经战斗过的八个地方之一。

粟裕将军墓

英烈亭

英烈亭里面记录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名字。

进入纪念馆大厅参观。馆内展现了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的全过程。

战役全局介绍

战役兵力部署与过程

孟良崮战役是粟裕一生征战中一次最重要的经典之战,充分体现了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与胆魄。对于在抗战中战绩显赫,连日军都非常敬畏的74师,敢于下歼灭74师的决心,军中非粟裕莫属。当时虽然74师被华野包围了,但国民党10个整编师(军)驰援,进而将华野反包围,如果不能将74师歼灭,就有被国民党围歼的危险。为此,华野对被包围的74师发起了3次总攻。

战役中正面主攻的是:9纵许世友,4纵陶勇;1纵队、8纵队两翼穿插分割,2,3,7,10纵队牵制阻击,6纵队完成合围。

最终经过4天激战,将74师3万人全歼。击毙师长张灵甫。

74师师长张灵甫的介绍。从与红军作战时的“功臣”,到抗战名将,最终败于战神粟裕。

以往孟良崮战役给世人的印象是74师骄狂自大孤军冒进,脱离其主力兵团,而我华野部队守株待兔,74师自投罗网,这才被分割包围而歼灭。

这种说法既低估了国军将领的智商,也是对粟裕高超指挥水平的贬低。粟裕晚年回忆孟良崮战役指出,有人简单地把张灵甫74师被歼灭,归因于敌人孤军冒进,这不免背离了历史真相。

请记住这些参加孟良崮战役的华野各纵队指挥员

请记住这些参加孟良崮战役的华野各纵队指挥员

一些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将军,很多都是作为粟裕的部下,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如许世友、陶勇、宋时轮、叶飞、王必成、韦国清等。“强将手下无弱兵”真是一点不假。解放战争后,其中宋时轮上将在抗美援朝时率原华野第九兵团三个军从江南赶赴朝鲜,在二次战役中指挥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局。韦国清上将作为解放军军事顾问团团长在抗美援越战争中指挥作战。许世友上将作为东线总指挥指挥了中越边境反击战。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粟裕为何厚葬张灵甫,原来国军留有后手”(后被平台删除)的文章,说的是一个原74师幸存老兵,回忆孟良崮战役时说:“因念及同胞情,尽管弹药充足,但不忍开枪打炮了”。这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孟良崮战役的实况是极为惨烈的。有的连接连换了7个连长。第一次总攻从1947年5月15日中午开始,进行到晚上也没解决问题,74师的抵抗极为顽强。粟裕预计,如果到第二天拂晓前,还不能歼灭74师,华野将陷入重兵包围,并可能被敌消灭!因而,在5月16日凌晨1点,粟裕又发动了第二次总攻。但到上午10点又攻不动了。5月16日下午2点,发动第三次总攻。最后在5月16日下午4点全歼74师共3万人。但华野也损失了1万2千人。

参观完了1展厅的介绍,来到2展厅参观。2展厅是人民支援战争展厅。从介绍得知,山东沂蒙地区人民支援解放军共出动了10万人。一张大照片展现的故事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妇女队长动员百姓参军,她当时是一个大姑娘,她承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他。有一个人当即报名了。后来那个人在战斗中负伤复员回村了。这个妇女队长履行承诺,与这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结婚了。至今两人安享幸福晚年。沂蒙地区的人民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完纪念馆,驱车赶往5公里外的孟良崮战役遗址。参观纪念馆的人很多,但去战役遗址的人好像只有我们夫妇两人。

去往战役遗址的路况极好。还有较远的路时,在路边就看到了高耸的孟良崮战役遗址的指示碑。

在路边看到了孟良崮战役遗址指示碑

战役遗址大门

和其它景点不同的是,因为孟良崮山高路窄,景区没有游览车,所以允许开车上山。于是车开进大门直接就上山了。

真没想到,山顶这么高那么远,上山整整跑了5公里。路很窄,路况也不好。好在没有其它车上山,不需要会车,很多地方很难会车。

汽车到达主峰下面的平台,显示海拔高度506米处,主峰高度为536米。山高大体和海拔高度差不多。

作为战役遗址主峰大门的是一把步枪造型。

孟良崮战役32年后,粟裕于1979年回到孟良崮,题写下“英雄孟良崮”。前面山顶号角处即是主峰。

徐向前元帅在主峰题写的“孟良崮战役旧址”

山顶巨石上刻有陈毅题写的“孟良崮”和粟裕题写的“英雄孟良崮”

主峰山顶上的号角。仿佛当年鏖战孟良崮的激越冲锋号声在耳边回荡。

来到山顶的绵延小路。远望山下,那就是当年鏖战的主战场吧?

由于山很大,山上又有多个山峰,整个上午山上除我们夫妇二人,再没有看到其他人,连问路都找不到一个人,景区指示牌甚少,因此有很多重要地点没有看到。留下少许遗憾。

当年那场震惊中外的鏖战已经过去72年了,尽管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可告慰先人的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