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QC 30无线蓝牙降噪耳机评测体验:我更愿意为它的设计买单

2024-11-08 05:42 来源:网络 点击:

Bose QC 30无线蓝牙降噪耳机评测体验:我更愿意为它的设计买单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身边一些注重生活品质的朋友都用起了Bose的耳机,无论是大耳罩的QC 35、入耳式的QC 20或是运动时佩戴的Soundsport,突然让这个品牌走入了我的视线。

首先,在那之前我对Bose的设计完全不感冒,相比欧洲贵族气质爆表的B&O和城乡烂大街爆款的Beats,Bose的品牌定位高高在上。我打心里觉得Bose的设计语言是给四五十岁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用的音频产品,稳重沉闷游乏味。

让我对Bose刮目相看的,是这篇体验要介绍的QC 30,它的设计马上打动了我!颈环式的佩戴方式叩开了我的心房,蓝牙连接的更是我心水的,同时我经常坐高铁出远门对主动降噪也是刚需,果断就买了。

Bose经典的QC系列是鼎鼎大名的。QC35 中的 QC 是 QuietComfort 的缩写,但其实 QC30 中则是 QuietControl 的缩写,从名称上也可以看得出QC 30是一款降噪可控的耳机,这是Bose第一次将这个技术搭载到耳机上的产品。

QC 30 共有 11 个降噪档位可选。调至最高档时降噪效果是最出色的,但能感觉到一定的负压感;最低档时会开启耳机的 Mic 进行收音(类似于 QC20 的 Aware 模式),能够监听到周围的环境音。如果你嫌按键麻烦,也可以直接在Bose connect这个专门的app上滑动调节,比较方便。

在QC 30前,我已经拥有了AirPods,这个地球上恐怕没有比苹果更能带给用户享受蓝牙畅快连接快感的耳机了。我还是决定让AirPods吃灰一段日子,毕竟我不是天天出门背包装着一个充电盒,即使苹果已经把它做的非常小了。

刚拿到Bose QC 30,包装盒大到我要怀疑人生了,听朋友说这比头戴式的QC 35的盒子还要再大上一圈。我想Bose可能是给用户的一点心理安慰吧,大两千人民币的耳机要啥没啥,盒子一定要大得让你觉得这钱花得值!

一层白色的封装套拉开,还有一个百宝盒的设计,掀开两侧映入眼帘的就是被固定的耳机本体。再掀起一层,下面是2对替换的StayHear+鲨鱼鳍耳塞(小号和大号)、一根USB连接线和一个保护盒还有保修卡说明书。

从配件开始聊起,就说两个“之最”吧:“最抠门”和“最良心”。

抠门的是那根数据线的品质感真是low穿地心,接口处还带着塑料的毛刺,我甚至怀疑这是某个深圳贴牌小作坊的产品。我也买过Powerbeats Wireless入耳式运动耳机,Bstas送了一根红黑配色的数据线无论从设计还是品质感都一直令我很喜欢,Bose这点细节的问题上直接没法比。

良心的是,Bose随耳机附赠了一个防压包(这年头是个耳机都送包,应该送)。要说良心之处就在于这个保护包的质感特别棒,外层的质地手感很好,可惜不耐划,使用要小心了。内层的植绒特别细腻柔软,跟一般的耳机包一下拉开了差距,保护耳机当然是有必要了。

这里要提一句,在我使用耳机包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经常是把耳机用完了放在包里扣上盖子就忘记拉拉链了,随手扔在包里盒盖也不会自己散开。当再次用耳机的时候总是把拉链莫名其妙的又拉上了,我甚至都分不清怎样是拉开了或是锁上了,可见这个包的拉链顺滑和密封性都做的特别好。

还有值得点赞的是把耳机包做到了足够小,扁平型很像当年装CD的盘包,放在包里不占地方。(刚刚还说不愿带AirPods那样小的像块肥皂似的充电盒,现在带个CD盒不嫌大了?好吧,我其实是喜新厌旧)。

说到耳机本身,买之前就看到不少评论说品控差,我没当回事。拿到QC 30我还是想说说:这耳机的做工是真对不起这高昂的价格。我这只在环颈部分的结合处有小缝隙,这个品控差也是可以忍的层面,完全看在它的颜值的面子上。

先把做工差抛到脑后,别小看这个科技感十足的“狗项圈”,Bose为它塞进了可以为耳机提供 10 小时的续航时间的电池,降噪的组件也在其中,而QC 30的整机重量仅有23克。

QC 30支持同时连上2部设备,打开蓝牙几乎是秒速连接,也可以用NFC连接,QC 30会自动选择有声音输出的设备,不用必再断开蓝牙换来换去。这里我要说,同AirPods的使用体验不相上下。

现在是个跟人沾边的产品都会号称“人体工学设计”,这款耳机当然也不例外,我认为这个宣传点的含金量不低。得益于23克的重量,耳机挂在脖子上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类肤质的的橡胶材质也非常适合长时间的佩(zhuang)戴(bi)。

Bose专利的StayHear+也就是鲨鱼鳍设计耳塞,是我试过最舒适而且最稳固的耳塞了,戴久了也完全不会有不适感。但是这个耳塞太容易沾灰了,洁癖的我总是免不了勤打理。

在电源开关的设计上就让我费解了,按键放置在了蹩脚的项圈内侧,要靠盲摸。按键设计的有点小,最不能忍的是手感实在太硬,要狠狠的用力捏开,这个细节做的一点也不“人体工学设计”。降噪和音量开关置于两侧,按键手感也很硬,好在凹凸有致比较好按,机身上的5个按键很硬的手感都保持了一致,算是一点欣慰。

最啼笑皆非的是,作为一个完全对称设计的颈挂式耳机,项圈内的配重竟然不一样重。耳机挂在脖子上经常自己朝左边转15度,我作为一个强迫症,就要经常的手动扶正,不然“狗项圈”歪歪的戴着十分滑稽。

既然是耳机,终于到了听声的环节。

当我把QC 30的降噪开到最高档位时,能够感觉到明显的降噪效果,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地铁轨道的隆隆声,瞬间就变成了轻微的呼啸声。在我的使用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把降噪开到最高时,不放音乐能听到明显的“风噪声”,这个在降噪耳机中很正常,不必纠结。

从官方给出的配置来看,QC 30这么一个小小的耳机上就有6个麦克风,因为主动降噪依赖于对噪声的预测,并且产生一个和噪声信号相位相反的信号去抵消噪声。噪声越有规律就越容易预测,降噪效果也越好。能让降噪耳机降噪最理想的噪声是由机械旋转产生的噪声。

至于音质,我个人是木耳,买耳机只为听个响。况且,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蓝牙无线耳机要什么音质?我不懂也就不班门弄斧了,反正我觉得不错。

写在最后:在买QC 30前我权衡了两款颈挂式设计的无线蓝牙耳机:1188元的Beats X和999元的索尼的MDR-EX750BT。相比官方售价2499元的Bose QC 30,我是没有犹豫的选择了,因为我愿意为它的设计买单。况且Bose产品的价格一向比iPhone还要坚挺,压根就等不到降价,本着“早买早享受迟买没折扣”的想法,让我买得更加爽了。

就在我完成这篇体验评测的前几天,在设计界极具分量的德国红点奖还将优秀设计奖颁给了Bose的几款产品,其中就包括这款 QuietControl 30。

最后在说一句我买东西的心得:便宜的东西除了便宜以外就是各种缺点;贵的东西除了贵以外就是各种优点。欢迎转发和评论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