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有为

2024-11-02 03:03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华有为

记-任正非传

什么是传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文字的起源发展演化可见一斑。汉字属于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故事,所以在理解汉语文意时,我喜欢看一下它的最初造字意图。

传:人+专,人即人站立的象形,专,甲骨文像人手转纺轮,有将离散的纤维集中于一处之意。

记:言+己,口䇂为言,就是说话,己是绳结的象形,古人有用绳结记事的习惯。

所以传记就是将人的离散的事件流记录在一起。既然是事件流,就有动态变化之意,看传记需要用辩证逻辑,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设定,来理解人物的发展过程。

了解任正非,可以华为作为分界点,创立华为前,主要看他的出身和成长路径;创立华为后,则是以华为的成长进化来作为他的画像。

出身和成长路径

任正非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从小重视教育,但出生于那个年代的人,知识分子并不是什么好身份,反而经常受到批斗。年幼的任正非可谓吃尽了饥寒交迫之苦,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些经历也是必要的。学生时代,任正非除了必修课程的学习,也自学了很多自动化相关的知识,显示他当时已经有科技兴邦的意识。军人时代,任正非的勤奋和踏实肯干,让他和家人的生活好转,在最好的年纪,建立起了男人应有的自信。转业后,任正非成为职场经理人,任内被骗200万,离婚,在人生的低谷,终于决定再出发,创立华为。

科技周期

华为,取自“中华有为”之意。在看华为的成长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任正非多次在不同时代提出“寒冬”的准备,而且事后看每次都不得不感叹任老爷子预判之精准。书中对于他精准判断的逻辑,多以忧患意识来解释,但能多次精准预判,恐怕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不够的。书中有这样几次叙述:1、 华为是1987年创立的,刚开始做贸易,任正非突然在1990年坚持要做自主研发,理由是只做贸易终究是被牵着鼻子走,之后几年做贸易的陷入倒闭潮;2、 华为在1998年发布“华为基本法”,用华为文化来应对可能的寒冬,之后发生互联网危机;3、华为在2008年提前预警行业寒冬,随即缩减各项开支,那几年的金融危机影响确实很大。这几次事件都是任正非坚持要做的,在公司一片欣欣向荣中突然做出寒冬预警准备,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开这个疑问,首先要了解,科技行业具有强周期性,连任老爷子都感慨过选择了这个行业就是选择了吃苦。说到周期,就要先了解西方经济学里的几种典型周期模型:3年的基钦周期;10年的朱格拉周期;20年的库兹涅茨周期;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任正非10年左右的寒冬提法似乎与朱格拉周期接近。我们按照朱格拉周期来看一下华为都做了什么。

美国是科技创新的风向标,具有典型的周期性,我们按美国的朱格拉周期来看:

1、 1982-1990,消费升级,由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的转变周期。华为创立于此周期末期,并在转折点的1990年正式开始自主研发交换机,主攻电信设备,算是搭上了第一次互联网产业崛起的快车。

2、 1990-2002,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产业崛起周期。华为的第一个10年的快速扩张,而任正非在2000年却大谈危机和失败,并发布文章《华为的冬天》,同时早在1998年就着手越冬准备,在危机中招兵买马,为下一个周期的全球扩张做准备。

3、 2002-2009,工业行业产业结构升级周期。任正非在2007年上半年有一次寒冬预警,2008年华为员工全体辞职再竞聘上岗,并抓住中国3G牌照,分到一块大大的蛋糕。

4、 2009-2020,移动互联网产业崛起周期。2010年,任正非决定“软”“硬”兼具,华为正式进军智能手机。后来几乎做到了智能手机的头把交椅,被美国以危害国家安全名义生生按了下来。华为不得不缩减手机市场,转而集中火力主攻智能汽车。

狼性文化

说到华为,就不得不说狼性文化。

看过《狼图腾》的读者,都知道狼的特点:群居、凶狠、分工合作。

群居和分工合作,现代的企业都是符合的,可“凶狠”跟一个由高素质人才组成的企业,感觉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但书中反复提到一个点,似乎能解释“凶狠”,任正非主张华为工程师要做“工程商人”,工程师不能脱离市场搞创新,要始终站在服务客户角度出发做事。从上到下贯彻的是一种精准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所以华为出手,一击毙命,这不就是一种“凶狠”吗?

华为多次进行集体辞职,再竞聘上岗。这是充分展示狼性的,不光对外凶狠,对自己更凶狠。这是一种符合自然法则,弱肉强食,但不符合传统道德认知的方法,充分保证了人员以及人员思想的流动性。而流动性就是价值的一种基础。

华为的狼性还在于全民持股,但全面持股跟大锅饭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意识的差别,而意识的不同源于趋势不同。华为处于一种快速扩张且整体向上发展的行业,全民持股的价值是不断上升的,这种上升也会相应反馈到意识层面。大锅饭时期不具备这种趋势性,也就不具备人员的积极性。

轮值CEO制度,这有点类似于共和制,而非君主制,每个人都会有所擅长和不足,通过轮值可以纠正上一任的错误。这种制度有一个最大的前提,一个大家族要想保持团结和睦,必须要有一个能服众人的大家长,而华为恰恰有这个大家长-任正非。这也是为什么华为有董事长和轮值CEO,可大家一直说任正非还要培养接班人。这个接班人要能顶替任正非这位大家长,要能做到在人精里让众人信服,恐怕是没那么容易的。

周期推演

现在是2022年,按前面的朱格拉周期来划分,早已进入了全新的一个周期,我们且来进行一番周期推演。2020年已经进入新的一轮朱格拉周期,上一轮周期的末尾被新冠疫情分割的分外明显。众多现象也说明我们处在一轮新的周期:代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卖不动了,人们的换机周期不断拉长;脸书改名Meta,全面进军元宇宙;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闯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要造汽车;传统互联网巨头公司增长乏力,不断陷入各种负面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举全国之力狙击中国5G,先是中兴,后是华为。这些不寻常的事件都指向下一个科技创新周期---ALOT智能物联网时代,而这个时代的入场券是5G。美国通过1990-2002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制霸全球互联网长达30年之久。而中国在新开启的时代里处于领先位置,这是美国所不想看到的。

在智能物联网时代,有2大基础设施:能源和数据。能源是食物,数据是血液,有了食物和血液循环,智能物联网的身躯才能不断长大长壮。能源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传统能源以美元结算,位置早就被卡死了,唯有新能源才是突破口。数据最需要算力和算法,算力的壮大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擅长的,而算法需要不断的更新迭代,中国最厉害的就是迭代速度够快。新能源+算力+算法=?答案是:新能源智能汽车。相比其他产业,汽车市场体量万亿计,体量够大,本身是消费属性,可以出口赚外汇。所以新能源智能汽车很自然的成为智能物联网时代的排头兵,也很可能成为贯穿这一轮经济周期始末超级产业。当然这里说的周期不再局限于10年的朱格拉周期,而是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目前我们正处于1991年开始的第五轮康波的萧条期,关于康波后续演变,经济学家各有说法,但比较统一的意见是在2025年会进入回升期,之后进入第六轮康波的繁荣期。这波回升+繁荣期,一般来说是30年,也就是到2055年。

处在第五轮康波的萧条期,很多行业都感受到了严冬,房地产集体断供、教培集体失业、互联网大厂裁员。但是我们汽车行业有些冲击,却没感到别人那么冷,甚至中国的众多新势力的新车型层出不穷,某帝还能搞几十个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集体去新疆搞暑季性能大测试。其逻辑就在于新能源智能汽车是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最好的应用场景,以后这种盛况只会越来越多。

美国原来想打压华为5G,阻止中国在智能物联网时代的发展,但没想到竟让华为被迫放弃手机,梭哈智能汽车。3年后再来看,华为竟然在智能汽车领域立起阵脚,大有当年智能手机领域的迹象。华为再次押对赛道,前3次的选择,已经成就华为如此地位,很难想像这次被迫选择正确赛道的华为,在十年后将有怎样的江湖地位。

国产品牌汽车,也需要作出自己的努力,来抓住这次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跨越式发展。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日子一年不如一年。但是这种情况会伴随科技进步和经济周期转势而发生逆转,从存量市场变为增量市场。我们简单做个对比,日本汽车崛起于第四轮康波的中后期,也就是1970年代,本国汽车销量从1970-1990实现200万-700万之后一直稳定在400万上下;1975-1985实现250万-650万的出口量,之后维持在500万上下,但海外产量1989-2013年实现200万-1600万的跨越式增量,在第五轮康波开局的15年涨了7倍。中国汽车崛起于第五轮康波中后期,目前国内年产量2100万,出口200万,假设中国国内销量以后维持在2000万,出口增长到500万,中国品牌在2040年在海外产量可以做到1500万,那至少还有1倍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