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马存海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2025-03-15 16:44 来源:网络 点击:

通讯|马存海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原创:范云阁 徐建国

马存海和他的妻子肖敏

在塞外古城冀北宣化区的一个小区里,大家每天可以看到一对来去匆匆年逾花甲之年的夫妻,当他们走过去,人们总会窃窃私语几句,并投以敬佩的目光。这就是忠贞不渝、相濡以沫、恩爱有加的马存海和他的妻子肖敏。

讲老马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他1954年出生,1973年参军入伍,1986年底转业到地方。那时他刚30岁出头,也同所有年轻人一样充满着朝气,有着崇高而又远大理想。曾经仰过雷锋那样的品德,可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期盼着能有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为国家和人民再立新功。

满怀豪情壮志与良好愿望的马存海,奉命到张家口市宣化区工商局南关市场管理所任指导员,当了一名“市场官”,每天默默无闻往返在辖区贸易市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老马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勤政廉洁两袖清风。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工作在基层第一线。他经常教育商贩要守法经营;热情为个体工商户排忧解难,当好市场经营者的“娘家人”;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全所同志一道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职能,为搞活管好辖区市场勇于担当,尽职尽责。

爱岗敬业,人生无悔。马存海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写作,及时宣传报道身边的先进事迹和各类新闻。他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市场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赞誉,连年被评为工商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他的工作得到组织的认可,并委以重任,被调到局里新组建的信息调研科当科长,他始终坚持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高标准做好每一项工作。他虽调到机关上班,但在基层经常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深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为领导提供信息,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几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媒体发表新闻报道、调研文章、工作经验等各类稿件两千余篇,多次获得表彰和奖励,荣获“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百名新闻之星”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国家公务员,荣立二等功、三等功5次。在诸多荣誉面前,马存海仍然保持谦虚低调,更加勤奋地忘我工作,被人们誉为“老黄牛”。同事们经常开玩笑地称他“马记者”,可老马总是乐呵呵地说:“我只是一名平凡人。”

老马是一个出了名的热心人。不管是谁只要有困难需要帮忙,他总会出手相助,又被人们称为好人“马大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9年10月,年过半百的马存海多日发烧不退,浑身乏力,几经医院检查,最终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急性白血病。这对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来说,犹如天塌下来一样。化疗伊始,双肺感染,呕吐腹泻,胸闷气短。第三疗程化疗时,他变得骨瘦如柴,头发几乎掉光,白细胞含量接近零,处入休克状态。抢救时每天上万元的高额医药费用如同无底洞,很短时间内就把几十年的积蓄花了个精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妻子决定把唯一的住房卖掉继续为老马治病。但是,他得知妻子的举动后坚决不同意,并对妻子说:“就是我死了,也必须给你娘儿俩留个能栖身的窝。”正当一家人忧心忡忡、举步维艰的时候,单位领导、本局同事、亲朋好友闻讯纷纷赶来慰问。虽然大家慷慨解囊献爱心,但这对于高额的医疗费用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看到众多好心人的关心帮助和妻子声泪俱下的哀求,老马勇敢地与病魔作顽强斗争,逐渐减轻了肉体的疼痛、精神的折磨,战胜了癌症的摧残,树立起涅槃重生的信心。他说:“要将医院当学院,视病房为课堂,把药桌作课桌,活着就要学习一分钟快乐60秒。”从此,他的病痛步入了良性循环。

出院后,老马依然坚持每天读书阅报、做笔记、写日记、散步走、吹笛子、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他写的文章不时地在报刊上发表,闲暇之余把自己融入人群,乐观地和人们侃侃大山、聊聊天。由于经济拮据、生活窘迫,他近几年没有能力再去医院接受治疗,但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好,创造了医学奇迹,至今快乐着欢度晚年生活。他还经常为其他白血病患者现身说法,心理疏导,受到了病友的一致赞赏。他年过九旬的岳母年老多病,老马不畏严寒每天陪妻子一道伺候老人,直至2015年冬养老送终,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

老马就是这样一位极为普通的平凡人,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影响教育着周围许多人,因而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作者:范云阁,笔名老文童,黑龙江肇东人。多年从事公文写作,多篇散文和诗歌散见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多家新媒体及微信平台,有部分作品获奖、编入文学作品集。出版了《笔润人生》《品味人生》个人专著两部。现为《老年日报》特约通讯员,《老年日报》新媒体通讯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公众号

责任编辑:秋韵|编发: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