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日本天皇首次访华,请我方撤下国宴的一道菜,咋回事儿?

2024-10-02 15:06 来源:网络 点击:

1992年,日本天皇首次访华,请我方撤下国宴的一道菜,咋回事儿?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冷战进入中后期,美国与我国的关系逐渐改善,在此基础下受美国影响深刻的日本,也在1972年与我国建交,两国关系也逐渐有所改善。

1992年,在中日建交20周年之际,当时的日本明仁天皇决定对我国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访问我国的日本天皇,不过对于日本天皇此举日本政界意见不一,但并没能阻止这场外交活动。

在这次访问我国的外交活动中,明仁天皇一行人并没有出现意外,唯独让人关注的就是明仁天皇对我国的致歉,其次就是在上海国宴中请我方撤掉一道名菜。

那么明仁天皇对我国的态度究竟如何呢?在对我国进行致歉时都说了些什么呢?上海国宴时要撤掉哪道名菜呢?最终我方接待人员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与父亲截然相反的明仁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与日本就结下了血海深仇,几乎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在谈及到这场战争时,对日本当年犯下的种种暴行都是义愤填膺,更何况直到如今日本政府都未正式对侵华战争犯下的罪行道歉。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都未与日本建交,直到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深受美国政治影响的日本才与我国建交,而在日本裕仁天皇去世后,继位的明仁天皇也开始逐渐推动中日关系向着良好的方面发展。

显然明仁的想法与其父亲裕仁是截然相反的,在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通过各种手段使得裕仁免遭审判,对此裕仁显然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在日本才会有不少的军国主义遗毒及右翼分子。

这些人对明仁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想法自然是持反对意见的,而且这些人对日本的政权也一直是虎视眈眈,这些右翼分子在明仁决定访问中国之前,就在政府内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

其实早在明治维新后,天皇的权力已经是微乎其微,基本只剩下了象征意义,不过由于在日本人心中天皇的象征意义根深蒂固,所以即使是日本内阁也无法强行让天皇做不想做的事,也更无法制止天皇做想做的事情。

而且明仁也是出了名的不服从日本政府的安排,当时日本政府在军国主义遗毒和右翼分子的影响下,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活动十分频繁,甚至明仁的父亲裕仁也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到了晚年才开始拒绝参拜。

裕仁晚年之所以拒绝参拜靖国神社,也是因为出于对战争的恐惧,当时国际形势的改变已经影响到了日本政坛,特别是中美关系逐渐改善并逐渐进入蜜月期后,日本兵很怕被美国抛弃,因此虽然右翼分子仍闹的凶,但也怕再次陷入战争。

特别是亲历过大轰炸时期的裕仁在1972年之后直至离世都没有再参与过靖国神社的参拜活动,而明仁与裕仁不同,明仁从三岁开始就被带离了父母身边,父母对他的影响非常小,反倒是对日本民众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更加了解。

同时明仁对二战中日本的罪行也有一定的自我认知,所以即使是当时的东京都知事多次请他参拜靖国神社,明仁仍旧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

思想上和经历的不同,也是明仁和父亲裕仁作风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也是明仁会决定对中国进行访问的一大原因。

不过更重要的是当时日本正处于八十年代经济低迷的时期,明仁并没有选择像父亲一样置身事外任由日本政府解决问题,反而是积极与日本内阁进行商议,希望能够以日本天皇出访的形式帮助日本渡过难关。

当时的中国已经进行改革开放了一段时间,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正是在数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明仁才决定亲自访问中国,不过明仁对这件事情也非常的重视。

明仁不仅大量地阅读了相关中国风俗习惯的书籍,在临行前还特意与中国驻日本大使杨振亚夫妇共进午餐,了解了许多有关中国的事情,甚至皇后美智子还悄悄的和杨夫人说道:

“如果访华期间有禁忌或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您可以随时提醒我,我不会介意这样善意的提醒。”

这足以说明明仁对这次访华的重视程度,甚至已经开始使用夫人外交的手段了,就这样在1992年10月23日,明仁携妻子美智子开启了为期五天的访华之旅。

请求撤掉一道国宴名菜

日本的右翼分子自然不希望明仁的此次访华之旅不出现任何意外,因此便在随行记者团中安排了不少自己的人,希望能够拍摄到明仁出现意外、出糗的情况,并以此打击当时支持明仁的执政党。

不过我国对明仁的接待规格还是比较高的,在接待过程中的安排也比较周密,明仁到达中国的第一站就是北京,在这里杨尚昆主席接见了明仁。

会面期间,杨尚昆主席先是进行了欢迎致辞,并对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杨主席提到,虽然近代的中日两国有过一段非常不幸的时期,但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的邦交已经在正常化的道路上了。

随即杨主席又提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可以世世代代的友好下去的,只是这个愿望实现的前提是中日两国新手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明仁随后发表了讲话,讲话中明仁表示对于日本国曾给中国带来的苦难感到抱歉,日本对这件事情有了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邻邦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随后明仁携妻子游览了北京八达岭长城、故宫博物馆等著名景点,通过这些中国宏伟大气的古建筑群,更了解到了中国的历史底蕴深厚。

第二站明仁则是携代表团来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西安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无论是历史上中国与日本的第一次政治往来汉光武帝赐日本国王的汉倭奴国王印,还是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的中日外交最亲密的时期都与此有关。

而在西安明仁也主动要求到西安碑林博物馆进行参观,并且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平成年号的由来:地平天成,这也意味着明仁承认无论是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日本都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厚。

明仁访华的第三站也就是日本代表团要求撤换国宴名菜的上海,见明仁在访华期间的诸项事宜十分顺利,日本右翼在代表团中安排的记者也逐渐开始急躁起来。

不过上海国宴中的一道名菜,引起了代表团所有人的注意,这道菜就是时令菜清蒸大闸蟹,金秋十月的大闸蟹最是鲜美,可也引来了一个问题,让明仁吃大闸蟹会不会出现使用时仪态不雅的问题。

右翼的记者们看到这道菜时,已经想到了明仁与美智子徒手剥开大闸蟹,然后用嘴啃食蟹肉的不雅吃相了,只要拍下这一幕,日本右翼就可以借此机会来抹黑中国招待不周。

不仅如此,日本右翼分子还可以进而抨击执政党支持裕仁天皇访华的错误,并证明自己反对意见的正确性,代表团似乎对这一情况也有所预见,便希望我国能够撤掉这道菜或者换一道菜。

我方负责接待的人员了解了日本代表团的担忧后,表示非常理解,但是并没有同意更换菜谱,因为如果突然换菜仍然会给其他人发难的机会,更何况日方代表团的担忧也并不存在,随后我方表示:

菜谱不变,让天皇放心大胆地享用美食即可!

于是日本代表团中不同的两方,都怀着期盼的心情等到了国宴的这天晚上,日本右翼分子安排的记者们都掏出了相机静待着清蒸大闸蟹上桌。

就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下,清蒸大闸蟹这道菜很快就端到了国宴的桌子上,然而明仁的不雅吃相并没有出现,反而是被中国厨师惊人的技艺震惊到了。

大闸蟹在端到国宴上之前就已经被厨师们开过壳了,并且蟹肉也是被完整取出后又原原本本的放回去了,明仁和美智子等人,也只需要轻轻将蟹壳打开,然后用勺子将蟹肉取出送入嘴中即可。

更难能可贵的是,经过一次开壳取肉的蟹肉,仍然十分地美味,明仁和美智子都对蟹肉的美味赞不绝口。

明仁的这次访华之旅也随着这场国宴落下了帷幕,显然明仁的这次访华无疑是成功的,对后续日本资本对中国的投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过日本资本在中国的投资也是日本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的投资中回报率最高的,也帮助日本稳定了一定的经济,但是日本右翼分子依旧是贼心不死,其中的代表安倍政治家族仍然不支持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而这也是明仁后来在世退位的一大原因。

明仁在世退位

一般日本天皇继位的规则,都是在老天皇驾崩后太子再继位成为新的日本天皇,就比如在裕仁天皇逝世后明仁天皇继位,在整个日本历史中都没有任何的例外。

可在2016年8月8日,明仁发布了电视讲话,正式向国民宣布自己将会生前退位的决定,并表示自己将会在2019年的4月30日正式退位。

明仁的这次电视讲话让许多日本民众以及国际政坛都摸不到头脑,但还是能够通过明仁与当时执政首相安倍晋三的关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安倍家族是日本右翼的代表性家族,出现过包括安倍晋三在内一门三相的政治巅峰,显然明仁对于日本右翼是非常反感的,对安倍晋三在任时所作所为并不认可。

安倍晋三多次邀请明仁参加的包括参拜靖国神社的右翼性质的活动,明仁都明确的表示拒绝,这也就不难看出明仁对安倍家族和日本右翼的厌恶,这也是明仁决定提前退位的主要原因。

而明仁决定生前退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要在日本国民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塑造新的“天皇”角色。

在日本经济动荡时期,明仁先后曾为此出访过39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国民心中树立起了皇室与国民共进退的形象,实际上也是扩大了二战结束后天皇在日本的影响力。

这让天皇不仅仅存在于象征意义,更是开始从事和参加政治外交活动,这用明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需要在新时代摸索天皇应有的存在方式。”

明仁也不仅仅是打破了天皇传位的一个惯例,早在他还是太子时,就打破了皇室惯例,没有娶皇室女子和贵族女子为妻,而是选择抗住压力娶平民女子美智子为太子妃。

2019年4月30日,明仁天皇正式退位,他与妻子分别被冠以日本“上皇”、“上皇后”的名号,从此结束了自己31年的天皇生涯。

明仁因为对日本右翼和安倍家族的反感决定退位,却并没有想到,安倍家族和日本右翼的共通领军人物安倍晋三,却在他之前离世,不知道明仁在得知这个消息时,会作何感想?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