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与中国)

2024-01-20 19:30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与中国)

赫鲁晓夫一生中,共访问过几次中国?

赫鲁晓夫三次访华:

1、1954年9月29日 参加国庆庆典 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

2、1958年7月31日 第二次访华(秘密的,讨论共同舰队问题)

3、1959年9月29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庆典

中国造了多少赫鲁晓夫楼

27个赫鲁晓夫楼。赫鲁晓夫楼在中国被大量建造,是重工业与轻工业以及重工业与农业的矛盾,经过权威机构查询,总共建设27个赫鲁晓夫楼,造型奇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赫鲁晓夫对新中国的三大贡献,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三点还是要感激呢?

说起来赫鲁晓夫这个人的上台之路就经过了一系列的运作,在斯大林死后,实权本来掌握在马林科夫与贝利亚手中,不过赫鲁晓夫开始隐在暗处,通过“合纵连横”拉拢了不少高层。

先是联合马林科夫搞掉了贝利亚,接着通过手段使得马林科夫主动辞职,开始了他的统治时期。不过毕竟他“得位不正”,跟他同资质同威望的高层还有几个,所以赫鲁晓夫需要一些“外力”来巩固自己的权位。

他把眼光放向了中国,中国当时的实力虽然比不上苏联,但也是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处好关系对他只有好处。

赫鲁晓夫给中国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归还了旅顺港口。

旅顺这个城市近代以来可以说是相当惨痛,自甲午之后就一直被沙俄、日本来回掌握,《雅尔塔会议》中美、英、苏三国未经中国同意就擅自把中国的旅顺作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在斯大林时期,中苏双方因这座城市谈过好多次,但一直没有谈得拢,不过赫鲁晓夫无条件的还了。

这是比较不容易的,当时苏联的实力远胜于我国,且其国内众多统帅高层都不愿还,伏罗希洛夫还强烈反对,但是赫鲁晓夫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中国竟没有一个像样的港口,这并非共产主义国家应有的面貌。

于是旅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港口上的设施大多都是赠送,只有一些新式装备收了费。

赫鲁晓夫给中国的第二个贡献就是帮助了我国的军工发展。

其实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曾遭到过美国的核讹诈,尤其是抗美援朝时期,这让我国下定决心要建造属于自己的原子弹。

不过这东西并不单单只要有决心就够的,技术、人员方面那时我国几乎就是一片空白,于是向苏联求助。

据负责中国核计划的聂荣臻元帅回忆:核技术赫鲁晓夫最开始是不愿传授的,直到后来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才开始让步。

赫鲁晓夫后来因为党内的斗争急需中国的支持,主席趁机提出签订协议,获得了苏联的原子弹教学模型、图纸及文件,也派遣了专家来进行指导,我国人才也可以去苏联学习。

虽然苏联没过多久就将所有专家全部撤回,但赫鲁晓夫在我国军工发展上还是起到了助推作用的。

赫鲁晓夫给中国的第三个贡献就是在我国灾荒之时进行援助。

赫鲁晓夫曾以贷款的方式向中国援助了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糖,这些物品对于当时的中国是极大的帮助。还钱是要还钱,但这些物资也拯救了不少人命。

而其他西方国家恨不得我国越惨越好,更不可能有什么援助了,所以赫鲁晓夫的这一举动也让当时的中国人心生感激。

对赫鲁晓夫的评价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 1971年9月11日),前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3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访华。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接任苏联总理,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1958年—1964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位期间他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他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1964年10月11日赫鲁晓夫下台。1964年10月29日,苏联修正赫鲁晓夫政策。1971年9月11日因心脏病而逝世。

人物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毛泽东在多次和赫鲁晓夫打交道后评价他说:“赫鲁晓夫有胆量,这个人也能捅娄子。我看他多灾多难,将来日子可能也不好过。”,“我跟斯大林只打个平手,我跟赫鲁晓夫较量还是略占上风。”

198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时,她说“西方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您对此有何看法?”,邓小平爽朗大笑说,“我对赫鲁晓夫是了解的,我个人同他打了十年交道,我是了解这个人的,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是愚蠢的。”

赫鲁晓夫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时代尽管苏联的生活水平继续上升,但主要是因为工业发展,农业仍继续衰落,当面对粮食危机(特别是72和75年)时勃列日涅夫采取了赫鲁晓夫的做法——从西方买粮以避免饥荒。

也有史学家认为,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使得苏联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才有了后来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短暂繁荣。俄国人对赫的看法很复杂,据某项调查显示俄国人对20世纪仅认同的两个年代分别是尼古拉二世时代和赫鲁晓夫时代。

赫鲁晓夫对中国的贡献

赫鲁晓夫对中国的贡献有1,帮助中国的经济建设。如果说斯大林承诺援助中国建设的大型工业企业有50项,那么赫鲁晓夫当政11年中答应援建的项目则达286项。他还扩大了斯大林援建项目的设备供应范围。如果说斯大林承诺援助中国建设的大型工业企业有50项,那么赫鲁晓夫当政11年中答应援建的项目则达286项。他还扩大了斯大林援建项目的设备供应范围。2,把4个中苏合营公司的苏方股份移交给中国。1950年3月和1951年7月,中苏先后在莫斯科和北京签订了创办中苏石油公司、中苏有色金属公司、中苏民用航空公司以及大连中苏建造和修理轮船公司的协定。3,帮助中国建立原子反应堆。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关于原子能问题,赫鲁晓夫同意先帮助中国建造一座小型原子反应堆。共和国成立5周年。关于原子能问题,赫鲁晓夫同意先帮助中国建造一座小型原子反应堆。等等。

赫鲁晓夫简介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等重要职务。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1918年加入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他于1956年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后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是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外交方面,他的“秘密报告”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在冷战中,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与美国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曾多次访问美国。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苏联和美国站在核战争的边缘,但最终危机得以平息。

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出生于俄罗斯南部一个名叫卡利诺夫卡的村庄(在今库尔斯克州境内)。他的父母亲都是贫苦的农民,家里有一位年长他两岁的姐姐。父亲不久就离家迁徙到顿巴斯一带工作,当过铁路工人、矿工和砖厂工人,挣到了足够的钱后又返回家中。

赫鲁晓夫在卡里诺夫卡接受过四年的学业,他的老师丽迪娅·舍甫琴科使他接触到了一些沙俄时代违禁书籍,并鼓励他继续接受教育。但家庭糟糕的财政状况使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并于1908年随父母移居到顿巴斯城市尤索夫卡。14岁的赫鲁晓夫在工厂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钳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中国的赫鲁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