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2023-12-30 02:45 来源:网络 点击: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杨贵妃真正的死因,被电影美化了太多,正史还原她真实的一生

杨玉环在宫里玩得很开心,她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女孩,看到冬天里冻成冰的水柱,兴奋地称它为“冰筷子”,拿在手里一玩就是半天。另外杨玉环还和李隆基一起养了一只漂亮的白鹦鹉,但不幸的是这只鹦鹉恃宠而骄,居然去和老鹰叫板,结果被咬死了。杨玉环很伤心地哭了许久,最后在李隆基的准许下这只鹦鹉被风光地葬在了“鹦鹉冢”。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司马伦除掉贾南风之后,晋朝并未出现太平盛世,“八王之乱”愈演愈烈,白痴皇帝司马衷也像妻子贾南风一样被酒毒死。接着西晋灭亡,天下的局势糟糕得就像一锅东北乱炖,今天这个冒出头自称皇帝,明天那个又来改朝换代。

折腾来折腾去,581年,外戚杨坚轻松地篡夺了北周的天下,建立了大隋朝。隋朝建立后不久,杨坚出兵灭了南陈,中国在分裂了二百多年之后,再次得到了统一。

可隋朝的江山也没维持多久,只传了二世,到隋炀帝手里就亡国了。代替杨广坐上皇帝宝座的,是他的远方亲戚李渊。李渊这个人很厉害,生了两个非常牛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这爷仨抱成一团,经过多年征战扫灭了群雄,建立了大唐政权。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李渊

大唐政权建立之后,李家父子三人之间产生了矛盾,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未来的皇位斗得不可开交。现在我们看到的电视剧和小说一般都把李世民描写得英明神武,而李建成则是才弱量小的庸才,但实际上这哥俩并没这么大的差距。

根据一些古人的记载,李建成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立下的功劳并不比李世民逊色多少,不同的是李建成因为身背太子头衔更多的时候只能默默无闻地从事后勤工作,而李世民则冲锋陷阵在战场的第一线。

曾经看过一段记载说李建成的性格像水,待人友善,处事稳健。李世民的性格像火,豁达自信,遇事果敢。一个水一样的人和一个火一样的人在一起怎么会不起事端!建成、世民兄弟两人斗了好多年,结果占有绝对优势的李建成在玄武门被弟弟李世民暗算了一把,丢了性命。

取胜之后的李世民逼迫父亲李渊退位,成就了贞观之治,做了千古留名的圣君。

年轻时和中年时的李世民干得都很不错,但到了老年他却开始奢侈腐化,把自己开创的盛世弄得乱七八糟,给他儿子唐高宗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高宗能力有限,性格也偏软,大事小事都要问自己的老婆武则天,甚至在生病后让武则天代替自己处理朝政。高宗的过分信赖和依靠终于酿成了大祸,在他死后武则天废掉了唐中宗,自立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把天下管理得还不错,虽然有小股的反抗势力要推翻她,但始终成不了大事。在这样的形势下,有一天武则天在朝堂里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场面有些混乱,负责维持秩序的武懿宗就大声斥责手下的护卫,让他们用心工作。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武则天

武懿宗训斥的时候,卫士们不敢说话,可有一个小孩不干了。他指着武懿宗的鼻子说道:“这里是我们李家的朝堂,干你什么事?谁给你这么大胆子,竟敢如此训斥我家的护卫!”

武懿宗被这个小孩说得目瞪口呆,仔细一看原来又是他。武懿宗认识这个孩子,他是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李隆基从小就性格坚毅,有自己的主张,经常找茬骂他们武家的人,并且自己给自己起了个小名叫“阿瞒”,所作所为整个就是一个皇宫小霸王。但由于李隆基年纪小,掌权的武家权贵们也没人拿他当回事,就任由他折腾。

但今天李隆基这番话却引起了武懿宗的警惕,他李隆基如此看自家的人,未来如果他要是掌握了大权,武氏一族肯定得吃不了兜着走呀。出于对全族人安危的考虑,武懿宗觐见了武则天,将李隆基的话完完整整诉说了一遍。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武则天听完并没有生气,反倒挺高兴的样子,微笑着示意武懿宗退下。

通过这件事,笔者擅自猜想武则天篡政也有些迫于无奈的味道,公公英明神武,丈夫就差了很多,到儿子这里更是平庸了。李家的人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把权力完全交给他们,那天下还不乱了?正好自己的政治经验丰富,代替他们管理一下国事,等到百年之后再还给他李家也没什么大不了。

可能是出于这种考虑,武则天才自己做了皇帝,但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之后,她的年纪也不小了,是着手寻找继任者的时候了。正巧这时志向远大的李隆基出现了,作为奶奶的武则天看着自己的这个小孙子肯定非常喜欢,下意识里可能就认定了李隆基是个做皇帝的好料子。当听到李隆基在七岁的年纪就能说出这样的话,武则天更加重视他,第二年就将李隆基封为临淄郡王,开始重点培养。

李隆基怎么在基层锻炼,这里不说。大周帝国在武则天的统治之下兴盛了一段时间,很好地延续了李世民的贞观盛世。但等到武则天老了以后,她的统治也出现了混乱,大臣们恢复李唐江山之心再次燃起。

不久之后,也许是天佑李唐,八十二岁高龄的武则天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再一次上演了玄武门之变,带兵绞杀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并且据说还成功地逼迫武则天立庐陵王为太子,还位给了李显。

貌似武则天是被逼无奈才退位的,但历史真是这样吗?第二次玄武门事变的参与者只有五百人,这些人搞突袭杀个把人不是难事,但要攻击守卫森严的皇宫就有些难了。只要被拖住一时三刻,外城的援兵一来,他们想跑都跑不了,怎么可能造成实质性的逼宫。

武则天曾经就想过还政给庐陵王,但是发现这个孩子太扶不起来,才将这件事情作罢。以至于后来的十五年武则天都没有立太子,可见她心里始终犹豫不定让谁来接替自己。尤其是狄仁杰曾劝武则天说:“您要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过世之后肯定能位列于太庙之中,流传千秋。但您要是立侄子为太子,我可没听说过侄子把姑姑弄进太庙的。”狄仁杰这番话对武则天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在儿子和侄子中间武则天还是倾向让儿子继位的。

另外第二次玄武门事件中,张柬之等诛杀的是张易之、张昌宗和他们的党羽,对武氏一族没敢动其分毫,可见武家的势力在当时还非常大。武则天从被逼立太子到退位,也有一段时间,这中间她要是想反悔并不是难事。

当时周朝大部分的军队都在武则天的手里,她的麾下何止几十万兵马,那五百人算个鸟呀,一挥手就灭了,还能有什么作用。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武则天退位给庐陵王至少有70%是自愿的,张柬之的兵谏更像是给武则天找了一个传位的借口。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李显

不论怎么说李显是继位了,在武则天过世之后他将国号改回了唐。中宗李显的能力其实还说得过去,加上被武则天外放的十几年间也吃了不少苦,长了不少见识,按说应该能担起天下的重担。可他偏偏十分溺爱自己的老婆和闺女,

以至于被最亲的人下了毒手。李显和他的妻子韦氏皇后在第二次当皇帝之前非常恩爱,共过富贵、也同过困苦,可当他们真正从武则天的手里接过大权之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有了问题。走出婆婆阴影的韦皇后拉拢武三思,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而李显对此则不管不问,甚至听信谗言驱逐了丞相张柬之等人。

因为李显的默许,韦皇后和她女儿安乐公主的野心越来越膨胀,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们阴谋废除太子李重俊。对于这件事李显并没有同意,毕竟废掉太子立个“太女”是历史上所没有的,谁也不愿意做这样让人讥笑的荒唐事。可李重俊年轻气盛不懂得忍让、等待机会,勾结第二次玄武门之变的主角之一羽林大将军李多祚,来了个第三次玄武门之变。

这次的玄武门事件远没有前两次成功,在击杀了武三思父子之后,李重俊杀入皇宫想要除了韦皇后,可因敌众我寡没有成功,反倒丢了自己的性命。

太子死了,掌握大权的武三思被干掉了,韦皇后和她的女儿开始专权,她们卖官鬻爵、荒淫奢侈,终于引起了李显的不满。但李显并没有翻脸,双方的关系还能维持。

可这时有个叫燕钦融的小官上书指责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各种罪行,李显见到这份上书后,立即诏燕钦融进京询问。韦皇后闻听此事非常害怕,以往也有人告过她们母女,但李显总是不予理睬。但这次丈夫却要亲自召见这么个小官,摆明了李显已经对她非常不满,可能要对付她了。

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韦皇后命人弄死了燕钦融,这下她与李显的关系就彻底激化了。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势,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决定先下手为强,她们利用李显爱吃饼的喜好,将毒药掺入作饼的面中蒸熟,趁李显处理政务之时骗他服用。李显果然中计,吃了毒饼之后腹中绞痛,说不出话来。

不一会韦皇后装模作样地前来探望,李显指着嘴大声哭泣,继而与世长辞。笔者认为李显这个哭并不全是因为中毒,更多的应该是在为妻子、女儿的背叛而伤心。

李显死后,韦皇后并没有给他发丧,而是在严密封锁消息的同时,将亲信的大臣们招进皇宫密谋,并派兵将长安城整个围了起来。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显的死很快就被太平公主和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知道了。

太平公主很像她的母亲武则天,权力欲极大,据说她一年的收入接近唐朝年赋税总额的五分之一,十分富有,在朝中的势力也非常大。而上官婉儿曾经受到过韦皇后母女的拉拢,但最终她选择站在了太平公主这一边。在李显没去世的时候,这四个女人就明争暗斗,对于她们李显表现得十分中立,谁也不帮,谁也不管。如今他死了,这四个女人为了各自的权力欲斗得就更凶了。

对于韦皇后兵围长安的举动,太平公主立刻做出了回击,她和上官婉儿为李显草拟了一份遗诏,立他的儿子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继皇帝位,皇后韦氏垂帘闻听政事,相王李旦帮助太子处理政事。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太平公主

这份遗诏一出现立刻遭到了韦皇后母女的反对,她们以“相王辅政,于理非宜;且于皇后,嫂叔不通问,听朝之际,何以为礼”的理由拒绝接受这份诏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中宗死后权力分配的问题双方进行了多次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了共识。温王李重茂得以继皇帝位,而相王李旦却只得到了太子太师这个有名无权的虚职。

达成共识之后,韦皇后为李显大办丧事,假惺惺地难过了几天,然后立十六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然后封李旦为太尉(一个更加有名无权的大官),李旦的长子为亲王。至此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两方面势力再次均衡,互相制约着。大唐帝国在这种情况下平稳地过了一段时日后,韦皇后母女想要独权的野心再起,她们和亲信宋楚客等人密谋要将皇帝、李旦、太平公主等人一网打尽。

韦皇后母女及其党羽将主意商量好后,在准备施行的当口,却出现了泄密事件。参加这次密谋的人里面有个叫崔日用的兵部侍郎,他是韦氏集团的老成员了,过往给韦皇后母女出了不少力,深受信任。可这次不知为什么,崔日用心里总是打退堂鼓,他预感到韦皇后离灭亡不远了,为了自己的利益崔日用就想脱离韦氏团伙。但这样空着手走对他的未来前途很不好,于是崔日用就决定当一回间谍,把韦皇后的阴谋偷偷告诉了李隆基。

为什么崔日用没选择权势更大的太平公主或者爵位更高的李旦呢?因为李世民的这些子孙太不争气,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人才,好容易到重孙子这辈出了个李隆基,大臣们自然而然就将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另外从武则天开始唐朝权力最大的都是女人,韦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这些人将权力牢牢地控制在手里,让男性的大臣们十分郁闷。他们早就想拥立一个男性同胞统领大权,但李旦、李重茂太过懦弱,只有李隆基最符合他们的想法。

此时的李隆基已经二十六岁了,他打着“聚才勇之士,谋匡复社稷”的大旗,到处招揽人才,已经成了一股非常大的势力。面对崔日用密报的这个消息,李隆基和他的谋臣们商量之后决定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共同对付韦皇后。

对付韦皇后,太平公主当然愿意了。姑侄两人一拍即合,将所有亲信可靠的人聚在一起,这里面包括:太平公主的儿子卫尉卿薛崇、西京苑总监钟绍京、尚衣奉御王崇晔、前任朝邑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万骑果毅葛福顺、陈玄礼和李仙凫。这些人群策群力谋划出了一系列铲除韦氏罪恶集团的计策,他们商量完之后有意把这件事隐瞒了李旦和上官婉儿。

李旦懦弱,参加不参加没有影响,同时万一行动失败也不至于被一网打尽,留下李旦一条活鱼在外面还可以做些文章。而上官婉儿虽然站在太平公主这边,但始终也没和韦皇后划清界线,有泄密的危险。

不久后的一天夜晚,准备得已经差不多的李隆基带着刘幽求、葛福顺等人穿着便服装作游玩的样子住进了禁苑里钟绍京的家。是夜这些人饮酒密谋,突然夜空中一颗流星散落,化作点点焰火,将天空映得血红。李隆基见此异状认为是上天在报喜,预示着此次行动必然成功,立刻下令夺取兵权,武力逼宫。

从酒桌上冲出来搞政变的李隆基他们先是闯进了羽林营,在对方还没做出反应的情况下,他们将韦皇后的亲信韦璿、韦播、高嵩斩杀,轻松获得了军权。

然后李隆基登上帅台当众发表演说:“弟兄们,韦氏皇后祸乱国政,阴谋刺杀皇帝,你们是愿意跟着她叛国,还是愿意跟着我救国?”麻嗣宗、葛福顺、钟绍京等几个人大喊救国,从梦中被惊醒的士兵们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听到有人高喊救国,也跟着喊了起来。随着喊声的增大,士兵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跃跃欲试。

看着台下的情况,李隆基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们都是大唐的勇士,为国除奸是你们的分内之事,韦皇后卑鄙凶残毒害先帝、谋害皇帝,为天理所不容。我命令凡韦氏族人、同党,人人都可诛之,清君侧安天下就在今夜一举。”台下的将士们群情激奋,齐声称是。李隆基便命葛福顺率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李仙凫率右万骑攻白兽门,而他自己亲率精兵直扑玄武门。

第四次的玄武门事件进行得异常顺利,李隆基和他率领的部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攻入了皇宫。宫内为李显守灵柩的南牙卫兵倒戈相投,两方面汇合在了一起开始诛杀韦氏的亲信。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韦皇后

惊闻巨变的韦皇后慌忙逃出皇宫,被乱兵所杀,她女儿安乐公主被杀于自己的寝宫,本来与此事没多大关系的上官婉儿也被李隆基弄死了。要说李隆基比李世民还要狠,他把和韦皇后有关系的人全部杀了,甚至于到最后不论是太平公主的人,还是武氏一族的人只要他看着不爽的就都砍了头,为未来通向皇位的道路扫除了很多障碍。

经过了一系列的杀戮,长安城内的形势基本上已经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所控制。大臣们很识趣地想要拥立李旦为皇帝,但李旦考虑到名声的问题假作拒绝,随后大臣们再次拥立,李旦再拒绝。如此几回之后皇帝李重茂亲自发话请叔叔代替自己为天下操劳,李旦这才应允,第二次当上了皇帝,号睿宗,改年号为“景云”。

李旦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册封皇太子,按说太子应该由他的长子宋王成器来当,可成器很识时务,对大臣们说:“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我死不敢居隆基之上。”既然成器都这么说了,李旦和大臣们当然没有意见。李隆基的大才和强悍他们都看见了,如果不把他立为太子,难保几年之后不会出现第五次玄武门之变,这样在李旦继位之初就确定了太子的人选为李隆基。

李旦做了皇帝,李隆基做了太子,太平公主的地位也有所提升,这三个人安静了几天后便产生了矛盾,开始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这次争斗的双方是太平公主的公主党和李隆基的太子党,而李旦就像他的哥哥李显一样坐在中立的位置上,静静地看着妹妹与儿子为了权力展开的这场较量。

斗争开始的时候李隆基处于劣势,被太平公主打压得抬不起头来,连生个孩子都要经过仔细斟酌,差一点把未来的肃宗皇帝从娘胎里打掉。就这样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等待和忍耐后,李旦突发奇想要把皇帝的宝座提前让给太子。

太平公主极力反对此事,但这次李旦拿定了主意一定要让,他亲自去找了李隆基,拉着儿子的手说道:“我能够成为皇帝都是你的功劳,现如今我发现朝中有不和谐因素,我难以控制,特传位给你,盼你能给天下带来太平。”李隆基听父亲如此说大为感动,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要将大唐治理得国强民富,恢复往日的繁荣。

公元712年8月3日,李隆基从李旦手中接过了皇帝的玉玺,成为了大唐朝第六代男皇帝,庙号“玄宗”。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玄宗继位之初并没有掌握大权,李旦让位但没有放权,朝廷里面的事一般还是由他做主,而太平公主更是表现得咄咄逼人,大有把李隆基这个皇帝拉下马的意思。这使得想要大干一场的李隆基很是不痛快,于是他和亲信的大臣们密谋准备再发动一次政变。

李隆基做了十一个月的皇帝之后,也就是公元713年7月,大臣魏知古状告太平公主打算依靠宰相中的党羽,图谋政变,废黜唐玄宗李隆基,政变的时间就是本月的4日。李隆基一听完,当即派亲信控制住了羽林军,然后召集自己的两个弟弟和除公主党外的大臣们商讨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的办法。

一天之后,李隆基指使羽林军对公主党发动了突然袭击,迅速击杀了宰相窦怀贞、萧至忠、岑义本。毫无准备的太平公主被打得措手不及,在亲信的保护之下杀出了长安,逃到了一座寺院之中藏了起来。

而太上皇李旦对于要消灭太平公主这件事没有一点耳闻,事发当晚他还在皇宫内享乐,突然就听见外面喊杀声起。不知所谓的李旦赶忙登上了承天门的门楼向外观看,只见夜幕下的长安城被火光映得通红,一对对兵士来往穿梭,远处更是传来了兵刃交击的声音。

“这是在做什么?”李旦向身后的大臣们问道。尚书郭元振躬身回答:“皇帝受太上皇的诏命正在围剿窦怀贞等奸臣逆党,事情进行得已经差不多了,请太上皇放心。“

李旦闻言心想:“我下过这个诏命吗?自己怎么不记得了?”这时李隆基全副武装地登上了城楼,准备向父亲问安。李旦看着自己来势汹汹的儿子,霎时间什么都明白了,既然他们说是自己下的诏,那就是自己下的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再下一道,于是李旦当众宣布:“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危害朝廷,阴谋乱政,理应诛灭。”

经此一役,太平公主苦心经营的公主党被连根拔起,而她本人在躲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回到了长安,梦想着李隆基会看在姑侄之情或者李旦的面子上饶自己一命。但李隆基可不管这些,当众宣布赐死自己的姑姑,不久太平公主自缢而亡。至此武则天之后四位掌权的女性韦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全部被李隆基弄死了。

关于太平公主是不是真的要谋反,十分值得商榷,但她确有谋反的能力和动机,这就是最重要的。任何皇帝都不会允许自己身边有这样的危险人物存在,所以太平公主反与不反都会被李隆基除掉,除非她甘愿放弃权力。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太平公主的死,给李旦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手中的权力仿佛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李隆基可以为了权力诛杀韦皇后,诛杀太平公主,那他是不是也会为了权力对付自己呢?李旦越想越怕,终于在一次朝会之上他当众宣布:“自今军国政刑,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随后彻底退居二线。至此李隆基真正执掌了唐帝国的大权,开始了他传奇般的帝王生涯。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时间的齿轮飞速旋转,转眼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此时的李隆基重用贤臣早已经开创了一个太平的盛世,而他本人也已年近花甲,步入了人生最后的岁月。在这一年里,李隆基废了太子李瑛,然后又将他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同赐死。连续杀死了三个亲生儿子的李隆基心里很难受,可偏巧这时他十分宠爱的武惠妃也过世了。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李隆基变得十分消沉,他在任命了皇三子忠王玙为太子之后,来到位于骊山的温泉宫散心。某日李隆基泡澡完毕在回房睡觉的途中忽然看到一个美女,此女体态丰腴,肌肤细腻,且眉目秀美,往廊旁一站好似画中仙女,月中嫦娥。

李隆基是个好色的人,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孩。他不动声色地回到了寝宫,传来高力士,悄声问道:“朕方才在御苑中看到一位美貌少女甚是喜欢,你可否为朕去查查这个女孩的来历。”说完他就将美女的相貌给高力士详细描述了一番。

高力士听完李隆基的描述,紧皱双眉,半晌不语。李隆基纳闷了,平日里自己叫高力士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今天是怎么了?不但不去办事,还站在这里发呆,难道他有心事?于是就问道:“汝怎么还不下去,站在这里做甚?”

高力士听出李隆基的语气中带有责备的意思,赶忙拜倒,口中说道:“陛下,此女是您儿子寿王李瑁的妻子杨玉环,当年还是您亲自下令举办的婚礼,现在他们已经结婚五年,我看……”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高力士没有再说下去,但李隆基明白他的意思。做公公的怎么能喜欢上自己的儿媳呢?他也不好再向高力士说什么,便令他退下。进过晚膳之后的李隆基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满脑子都是杨玉环的倩影,当时自己怎么就糊涂地将她许给李瑁了呢?唉,他心里十分后悔。

一夜无眠,第二天清晨李隆基便决定派人去调查杨玉环的身世。他的想法很简单,虽然自己无法和美人亲近,但要是能多知道一些关于美人的事情,也可以暂缓一下相思的苦闷。

很快,关于杨玉环的资料便源源不断地传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原来此女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杨玄琰任蜀州司户参军,母李氏失业赋闲在家。有三个姐姐,皆貌美如花,杨玉环是老幺,自幼与母亲李氏在叔父家暂住,三岁时母亲病故,杨玉环就成了个小孤儿。

相传杨家小女儿出生的时候,右手腕上有一圈白色的环迹,好似天生就带着一个玉环,因此她父母给她取名为玉环。幼年时的杨玉环非常聪明,有女神童的美誉,但也许是她太聪明了,就应了葛优的那句名言“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到四五岁的时候还是个小秃子。

看着同样年纪的小女孩都有一头漆黑的秀发,杨玉环很不开心。他的叔父想尽了办法,找了不少名医,可就是不能治好杨玉环不长头发的怪病。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杨玉环的性格逐渐变得孤僻起来,她讨厌小伙伴们管她叫小秃子,同时也妒忌女孩们头上的长发,就经常一个人坐在水塘边发呆。

有一天杨玉环像往常一样坐在水塘旁边,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个老奶奶正在洗头。这使得杨玉环很好奇,她知道这个水潭是咸水潭,可从来没看到过有人用咸水洗头。出于好奇,杨玉环就走过去向老奶奶问道:“老人家你干吗用咸水洗头呀,这对身体没有损害吗?”

老奶奶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个小秃子,再仔细一看竟然还是个小女孩,便微笑着回答道:“这个水潭里面有九个泉眼,每个泉眼都有一条龙在看守着。龙是神兽,身上带有仙气,因此这潭里的水经过了龙的浸泡具有返老还童之功。我在这里洗头,时日久了,白发就可以变回黑发!”

“啊,有这么神吗?”小杨玉环听得瞪大了眼睛,有没有龙她倒是不在乎,但潭水有这样神奇的疗效却是她非常感冒的。接着她就向老奶奶问道:“既然这潭里的水可以让您的白发变成黑发,那它能不能治好我不长头发的怪病呢?”

老奶奶笑着向杨玉环点了点头,说道:“能,只要你从今天开始,坚持用这里的潭水每天早晚各洗一次头,到明年的七夕佳节你就能拥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了。”

“真的?”听老奶奶讲完,杨玉环高兴得又蹦又跳,终于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头发了,杨玉环在心里想着,便要对老人表示感谢,可她突然发现水潭周围空荡荡的,根本就没有人。杨玉环十分诧异,难道老奶奶是神仙变的想要帮我?想到这里她对老人刚才说的话更加深信了。

从此以后,杨玉环每天都准时来到水潭边洗头,大人们问她这是做什么,杨玉环也不回答,就这样持续了一年之后,到第二年的七月初七杨玉环果然长出了漆黑柔顺的秀发。因此在她当上贵妃之后,这个本来无名的咸水潭就被人命名为“贵妃池”,无数头发生长得不健康的少女蜂拥而来在潭中洗头,据说都还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就漂亮的杨玉环长出了秀发之后更加明艳动人了。然而当她在为此事高兴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接到了父亲过世的噩耗,已经失去了母亲的杨玉环这下彻底没有了依靠,几个姐姐又不在身边,她只好继续跟随着叔父。不过幸好她的叔父在不久之后获得了提升,被调到洛阳任职,于是只有十几岁的杨玉环跟着叔父离开了小城蒲州,来到了洛阳这个大都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在洛阳这个大城市里杨玉环结识了不少原来并不认识的亲友。她这一族本来是隋朝的皇族,和李家有亲属关系,大唐建立以后不少杨家人被委以重任下派到各地为官,在洛阳这里就有很多杨姓官员。而杨玉环自头发长出来之后,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经常去亲戚家闲逛,聊天。因为她人长得漂亮,说话也风趣,所以在洛阳的杨氏一族里非常受欢迎。

杨玉环在洛阳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李隆基在长安待烦了,也来到了洛阳,并为自己心爱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找了个驸马。而这个驸马偏巧也是杨氏一族中的人,名叫杨洄,按辈分算的话,是杨玉环的堂兄。

要说杨洄家可以算是杨氏一族里混得最好的了,他的父亲杨慎交是当朝驸马,身处要职,并且兼着大唐朝皇家马球队队长的职务,在与吐蕃等国的重大比赛中多次破门得分,属于家喻户晓的明星级球员。父亲这么出名,娶的又是皇帝的女儿,杨洄的婚礼自然办得非常豪华,光新娘的伴娘就找了一打,这里面自然少不了毛遂自荐而来的杨玉环。

结婚庆典当日十分热闹,文武大臣、皇亲国戚都前来捧场。而深受皇帝宠信的武惠妃更是以岳母的身份亲自来道贺,这给杨家长了不少的脸。当喜庆的音乐响起,一对新人缓缓牵手而行,前来观礼的人群发出阵阵贺喜之声,但注视的目光却不约而同地从新人的身上转移到了身为伴娘的杨玉环身上。

今天的杨玉环为了做好伴娘精心梳洗打扮了一番,换上了华美的衣服,这就使本就漂亮的她在众人眼里更加超凡脱俗了。大家很久没见过这样好看的女孩,于是年轻的男性就想要展开行动折花夺魁,而年老的就开始为自己的子侄考虑如何向杨家提亲娶杨玉环过门,在这中间就包括了身为特邀嘉宾的武惠妃。

武惠妃看到与自己年轻时的容貌相似的杨玉环十分喜欢,觉得把她给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做王妃很合适。

等到婚礼结束,回到皇宫的武惠妃迫不及待地找来了李瑁,将想要让杨玉环做自己的儿媳的想法告诉了他。

李瑁对杨玉环的美艳早就有所耳闻,听母亲这么说当即就表示同意。接着武惠妃又将这件事告诉李隆基,李隆基没听说过杨玉环这个人,不知道她漂亮到何种程度,见妻子如此说想必不会太差,便没经过面试就同意了这门婚事,从而将他与杨玉环初次见面的时间整整推迟了五年。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随着知道有关杨玉环事情的增多,李隆基对自己的这个儿媳更加喜爱了,下定决心要将她搞到自己的身边。但怎么才能从儿子手里夺过儿媳,又不被天下人指责呢?李隆基为此大费脑筋,却怎么也想不出好办法,因为这件事他整天郁郁寡欢,无心饮食。

李隆基的这些反常表现自然逃不出高力士的眼睛,这个老太监思前想后做了一番心理斗争,决定帮助主子李隆基一把,便跑去给李隆基出了个主意。李隆基听完高力士出的主意连声称赞,并吩咐他立刻就去办。

不久之后的一天,高力士突然去寿王府拜访,李瑁清楚这个老公公是父亲身边的红人,说话非常有分量,不敢怠慢,亲自出府迎接。两人行礼之后进入客厅,高力士率先说道:“老奴此番前来有一要紧事和王爷商量,此事机密不能被外人知道。”

李瑁闻言急忙遣散了侍从,把门窗关严之后,向高力士询问。高力士便开门见山地将李隆基喜欢上杨玉环这件事告诉了李瑁。李瑁听完很是吃惊,父皇怎么会喜欢上自己的媳妇呢?这不是千古奇闻吗?但听高力士的口气,父亲对杨玉环志在必得,这可怎么办呀?李瑁和杨玉环夫妻俩的关系非常好,结婚五年从来没红过脸,他舍不得把媳妇送出去,同时也怕被别人耻笑。

看到李瑁的迟疑,高力士进一步说道:“王爷不必烦恼,此事并非坏事。您将杨玉环送与你父皇,必会得到皇帝陛下的信赖,他肯定会想办法补偿您的,说不定就会封您为太子。到时您就是大唐朝未来的天子,只要您愿意,什么样的女孩找不到,用一个女子换整座江山,您觉得不值吗?”

李瑁痛苦地思考着,一面是美人,一面是江山,自己要如何选择呢?五年的夫妻之情换取一个被立为太子的可能,值得吗?看李瑁久久不作出决定,高力士有些不耐烦了,说道:“皇帝想要的人,会有得不到的吗?寿王请三思。”

这句话对于李瑁来说无疑是赤裸裸的威胁,意思就是无论你同意不同意,皇上都能得到杨玉环。李瑁想想也对,自己有什么能力说不呢。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也罢,与其因此事和父皇搞得不痛快,还不如主动同意了呢,反正自己也年轻,备不住哪天父皇一蹬腿见了上帝,玉环还是自己的,随后他违心地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妻子。高力士见状大喜,夸奖了一番之后,拍着胸脯保证皇帝一定会重赏寿王的。

李瑁拜谢,但碍于最后的一点男性尊严,他向高力士讲明自己不好意思和妻子张口说这件事。高力士表示理解,愿意代他去说服杨玉环,于是李瑁就给他指明了杨玉环的所在。高力士告辞而去后,满心窝囊的李瑁找来了一瓶二锅头,咕嘟咕嘟喝了起来,开始借酒浇愁。

高力士在见到杨玉环之后,就把李隆基的爱恋相思之情整个讲了一遍,并劝她离开寿王,进宫去享受更大的荣耀。听高力士讲完,杨玉环并没有表现得很吃惊,那天在温泉宫的时候她就发现了李隆基看自己的眼神色眯眯的,不怀好意,今日果然如此。杨玉环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决定进不进宫,丈夫李瑁也没有,这件事完全是李隆基说了算,抗拒也没有用,除非自己自杀。但那样寿王就将受到株连。

想到这里,杨玉环只好表示自己愿去伺候皇上。但她提出自己是寿王的王妃,如果这样直接转嫁给李隆基,恐怕会遭到天下的嘲笑,对皇帝的名声也不好,需要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高力士笑了笑,说道:“这些你不用担心,我和皇帝早就商量好了,几日之后皇帝就会下诏书以为窦太后祈福的名义让你入宫做个女道士,并赐你道号‘太真’。这样一转手你就和寿王没有关系了,过几年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你迎娶进宫。”

杨玉环一听对方连这种主意都想得出来,自己肯定是难逃李隆基的魔掌了,便点头同意。高力士见寿王夫妻俩都被自己说服,心满意足地回温泉宫复旨去了,并开始安排杨玉环进宫的事情。而寿王府里李瑁和杨玉环两个人相视无语,挺好的一对鸳鸯就这样被李隆基用大棒分开了。

次日,唐玄宗李隆基擎着遵守孝道的旗号,下旨杨玉环进宫为女道士,给窦太后祈福,赐居于太极宫。朝中的大臣们不明白皇帝此举的用意,也就没有人提出反对,这样杨玉环顺利地进入了皇宫。随后的日子里,杨玉环每日面对着青灯古佛,还时不时要被李隆基骚扰一下。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李隆基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便下旨命杨玉环还俗,并给李瑁重新选了一个王妃。事到如今李瑁太子没混上,媳妇还没了,真是郁闷得不得了,但他没办法只好认栽了。

安置完李瑁,玄宗迫不及待地迎娶杨玉环为贵妃,正式过起了夫妻生活。而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杨玉环也真心喜欢上了李隆基,她认为李隆基虽然老了点,但十分有男性魅力,言谈举止之间潇洒威严,比李瑁强了好多,最重要的是他也喜欢音乐舞蹈,与自己有共同爱好。

当上贵妃之后,聪明的杨玉环把她和李隆基之间的关系定位为普通农家夫妻的关系,丝毫没有做作之情,想闹就闹,想笑就笑,对丈夫精心呵护,给了李隆基一种从未有过的贴心感,让他真正地感觉到了家的温暖。面对这样的女人,李隆基幸福死了,自然对杨玉环百依百顺。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历史上描写李隆基自从得到杨玉环之后,就开始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每天和杨玉环睡到日上三竿才会起床。关于这个说法,笔者认为是冤枉了杨玉环,自进宫开始一直到马嵬坡自尽,杨玉环从来没有参与过政事,更没要求李隆基做过破坏国家利益的事,就此一点来说,杨玉环本身绝对不是乱国的祸水。

李隆基之所以不上朝和他的年纪有很大的关系,他是在五六十岁的时候才认识并迎娶杨玉环。这时的李隆基已经没有了旺盛的精力去处理国事,更何况在他亲手处死了三个儿子之后,对政治已经有些厌恶了。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哄骗之下,李隆基认为天下太平,不会出现大乱,便安心享乐起来,任由李林甫掌握了国家大权。

身为贵妃的杨玉环虽然备受李隆基的宠爱,但也并非没有情敌。在她进入皇宫之前,李隆基最喜欢的武惠妃死了,可还有一个梅妃。这个梅妃能歌善舞,才貌人品俱佳,深得李隆基的赏识。于是杨玉环在进宫的初期就将梅妃看作自己最大的敌人。

梅妃有一项令李隆基非常痴迷的绝技“惊鸿舞”,李隆基曾在一次宴会上向大臣们公开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满堂光辉”。

这就让杨玉环非常嫉妒。笛子她会吹,但舞蹈方面就差了些,杨玉环略显丰满的身躯不适合那种轻灵飘逸的舞蹈。就在她为此苦恼的时候,李隆基做了一首《霓裳羽衣曲》,此曲一出杨玉环非常高兴,她根据曲子的音调很快就编排了一幕歌舞,并表演给李隆基看。李隆基看完后如临仙境,当然仙女就是杨玉环了,对杨玉坏大加赞许,认为此舞比惊鸿舞强许多,逐渐就开始对梅妃冷落了,专宠起了杨玉环一人。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随着杨玉环获得的恩宠日甚一日,杨氏一族也开始走到了权力的中心。玄宗李隆基先是追封杨玉环已经过世的父亲杨玄琰为兵部尚书,母李氏为陇西郡夫人。然后下旨召杨玉环那三个如花似玉的姐姐进了长安,分别封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每年赏赐给她们千贯的脂粉钱。并且经常召入宫中一起玩耍,时日久了李隆基与这些漂亮的姨姐们就有了非正常关系,对她们的赏赐就更加丰厚了。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杨玉环本人对名利看得非常淡,她的思想很简单,就是要想尽办法去爱李隆基,同时让李隆基死心塌地爱自己。但她的几个姐姐就不一样了,她们的权力欲非常大,在得势之后和杨玉环的堂兄杨铦、堂弟杨锜一起被并称为五杨,在朝中为非作歹,收受贿赂。这些人虽然折腾得厉害,但因为能力有限,除了劳民伤财之外造不成什么大乱。可不久之后一个有能力的杨氏强人来到长安投亲,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

这个改变局面的人叫做杨钊,他本是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的儿子,第二次玄武门事件中张易之被杀,他便随母亲嫁入了杨家。少年时的杨钊非常聪明,但不学无术,常去嫖妓、赌博,欠了不少外债,时常被债主们追得满街跑,周围的人都十分瞧不起他。

在这样糟糕的生活中,杨钊活到了三十岁,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想改邪归正做个有用的人,出于这种想法杨钊去四川当兵。在兵旅生活中杨钊表现得非常优秀,但因为得不到上司赏识,只做了个小小的都尉。

随着任期的结束,杨钊即将要退伍回家了,就在他要重新开始潦倒生活的前夕,四川的大富翁鲜于仲通看上了他,花钱供他吃喝,并把他推荐给了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以事情发展的态势来看,鲜于仲通的眼光非常准,他对于杨钊不多的恩惠,几乎换回了百倍的回报。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章仇兼琼看到高大英武、聪明机灵的杨钊也很是喜欢,在问了他的身世之后,兼琼意外发现眼前的这个小伙子竟然和新近被册封为贵妃的杨玉环有亲属关系。这下他就更看中杨钊了,当即就封杨钊为采访支使,并且百般照顾,很快章仇兼琼和杨钊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密友。这一天杨钊像往常一样去兼琼府中问安,正巧看到这位上司坐在厅中发愁,他便走过去问道:“大人您在为何事愁眉不展,可否告于属下知晓。”

章仇兼琼抬头看了看杨钊,很伤心地说道:“杨贤弟,哥哥我的官位即将不保,近日正在为此事烦恼。你也早些做准备吧,哪一天我不在了,恐怕你也会受到株连。”

杨钊听完很是惊讶,好好的怎么就要撤职了呢?他再问,章仇兼琼这才详细跟他说明了缘由。原来此时的李隆基已经退居二线,朝政完全由李林甫说了算,而李林甫和章仇兼琼素有恩怨,得势之后便想尽办法为难他。

虽然兼琼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但整天穿小鞋的滋味也是非常难受,于是他就想辞职回家。刚刚看到人生希望的杨钊当然不能让自己的靠山就这样走了,便试探性地问章仇兼琼有没有办法解决眼前的窘境。兼琼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兄弟你如果愿意去长安一趟,咱们的前途就都能保住了。”

杨钊不明白上司的意思,心想:你自己去长安都挺不住,我去能有什么用?就在他迟疑的时候,兼琼继续说道:“贤弟,你有几位亲戚在长安城中非常有权势,如果你愿意以贡俸蜀锦的名义去贿赂她们一下,套套关系,李林甫就奈何不了咱们了。”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杨钊立刻就明白了章仇兼琼的意思,原来自己家的人在朝中有这么大的势力,可以让跋扈的李林甫都惧怕三分。那当初这位老兄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提拔自己的呢?他想着想着就对兼琼起了疑心,但终究人家是提拔了自己,这个恩情不能忘记呀。于是杨钊暗暗有了自己的想法,长安是必须得去,为兼琼疏通也肯定要做,但搞完这些之后,回不回来就两说了。

如果能留在长安最好,要是不行怎么也得谋个肥缺,四川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就不要回来了。

拿定主意的杨钊当即表示愿意去长安,章仇兼琼很高兴,设宴款待。几天之后杨钊便带着大批的蜀锦和价值万缗的四川名贵土特产向长安出发,开始了他通向辉煌的旅途。

一路无话,这天杨钊到了长安,他四下里一打听,被吓了一跳。杨钊没想到杨氏族人在朝里这么牛,不但有声名显赫的五杨,还有一个深得皇上宠信的贵妃。基本上长安城里除了老李家,就是老杨家了,李林甫最多只能排在老三的位置上。自己有这么大的后台还怕什么,凭着个人的聪明才智早晚得飞黄腾达呀。

杨钊高兴得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初步把行贿对象定在了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这三位堂姐的身上。据笔者推测这三个女人早些时候曾随父亲在四川居住,有可能在这期间她们和杨钊相识过。并且杨钊这次带来的东西多是土特产,对于男性没有啥吸引力,直接给杨玉环他又没这个资格,想来还是送给这三位堂姐最为合适。

于是一天后杨钊带着礼物登门前去拜访,这三位夫人一看来的是自家的亲戚,便欣然命他入内。杨钊走进内厅,把礼单呈上之后,几乎是哭着向堂姐们陈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并直言了此行的目的。三位夫人一看这个亲戚也怪可怜的,应该拉他一把,何况这个人还有些能耐,可以为自己助力,便在杨钊走后进宫见了李隆基和杨玉环,将杨钊的事和他们说了。

李隆基一听是杨家的人,没有怠慢立刻就召见了杨钊,他发现这个小伙子不错,长相好,脑袋也好使,便封杨钊为金吾兵曹参军,留在了长安。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玄宗的金口一开,杨钊算是在长安站稳了脚跟,他更加地攀附起自己的这些亲戚,并经常入宫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和杨玉环。如此几月之后,杨钊就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的要职。可就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李隆基和杨玉环却产生了矛盾。

要说这个事本来不大,就是李隆基在御花园中散步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已经被冷落了许久的梅妃。见旧时的心爱之人容颜憔悴,李隆基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就过去和梅妃喝了几杯酒,但酒这东西乱性呀,李隆基没喝多少就稀里糊涂上了梅妃的床,两人这一觉就睡到了第二天清晨。

见李隆基一夜未归,杨玉环发了脾气,她一路寻到了梅妃的寝宫。在确认了老公在里面之后,杨玉环站在寝宫的门口娇声喊道:“太阳都升得老高了,皇帝为什么还不去早朝?”

李隆基听到是杨玉环的声音,很是不好意思,急忙穿上了衣服,命人去打开宫门迎接贵妃进来。这时梅妃也起来了,看到皇帝这样,她知趣地藏了起来。本来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妃子,两人欢好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但杨玉环一来他俩就感觉自己的行为像偷情一样,非常羞愧。

进入寝宫的杨玉环在屋里巡视了一下之后,坐到了李隆基的身边,问道:“都什么时间了,你怎么还不去工作,昨晚跟谁鬼混来着?”

李隆基无言回答,只好找了个借口说道:“今天我身体不适,在此休息一下,稍后就去早朝。”

杨玉环听李隆基这样说,笑道:“陛下您偷人就偷人呗,干吗还要骗我?此处是梅妃的住所,你睡在这里明明就是和梅妃欢好着。”

李隆基尴尬地说:“我已经将梅妃废弃了,你不要多想。”杨玉环说:“没事,藕断丝连,人之常情,如果陛下有心就将梅姐姐叫回来,我愿意和她一起服侍您。”接着不等李隆基说话,便大声喊道:“梅姐姐我看见你了,你快出来吧。”

经她这么一闹,李隆基更是挂不住了,极力为自己辩解。但杨玉环迅速拿起了床边梅妃没来得及穿上的鞋,理直气壮地问道:“这是什么?”

李隆基见她有了证据,身子稍微一颤,昨夜暗藏在怀中的梅妃的珠花掉在了地上。杨玉环立刻就将它捡了起来,更大声地质问道:“这是什么?凤履珠花都是女人用的东西,不知陛下昨夜和谁在这里偷情,以至忘记了早朝。我想现在满朝的大臣都在苦苦等您,您这样很晚才去,他们又会将这件事怪在我的头上,您说我冤不冤呀?”

这下李隆基彻底无话可说了,索性闭上眼,躺在床上不出声。杨玉环看到这种情况,脾气更大了,没完没了地磨叨,最后把李隆基惹烦了,气呼呼地回了一句:“今日我身体不舒服,什么都不想干,你别在这里烦我了。”

“嗬!”杨玉环心想了,你偷情还偷出理来了,拿起手中的鞋和珠花狠狠砸向李隆基,转身就走了。李隆基看把杨玉环气跑了,急忙换好衣服前去处理政务。忙完了之后,他感觉自己早晨的表现确实不怎么样,就去找杨玉环道歉。

可谁想到杨贵妃对他爱理不理的,冷言冷语极尽讽刺之能事。兔子被逼急了还跳墙呢,更别说作为皇帝的李隆基了,他头脑一热就将杨玉环赶去了杨铦家。

把杨玉环轰走之后,李隆基心里那个后悔呀,坐在皇宫里面生闷气。到午饭的时间他看到桌上的美食,实在是没心情吃,想到心爱的玉环可能在杨铦家吃不到好东西,就让高力士将这些美酒佳肴给杨玉环送去了。

而杨玉环被赶出宫之后哭得跟泪人似的,谁劝也不行,大家问她出了什么事,杨玉环也不说。没有办法,这些人就只好跟着她一起哭,这一哭就哭到了中午,别人都胡乱吃了些东西,可杨玉环就是不吃。就在大家劝她进食的时候,高力士送饭来了。

老太监高力士一看,这是何苦呀,宫里饿着一个,宫外也饿着一个,便开始劝杨玉环。要说还是高力士有水平,没几句话就把杨玉环说得不哭了。见贵妃心情有所好转,高力士便告辞而去,等他来到宫里一看,李隆基正指挥着武士抽打一个小太监。高力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走过去问道:“陛下您干吗打他呀?”

李隆基撇撇嘴说:“没事,打着玩。”高力士真是哭笑不得,六七十岁的人了,还跟小孩似的。就这样李隆基在宫里闹了一天,晚上又孤枕难眠了,抱着被褥坐了一夜。第二天早晨,高力士前来伺候李隆基起床,看到他这副颓废的样子,便劝道:“夫妻俩吵架没什么大事,老奴愿意替陛下去给贵妃道个歉,把贵妃请回来。”

李隆基听高力士如此说,脸上立刻就有笑容了,挥挥手命他赶紧去。这样高力士第二次来到了杨铦府,他找到了杨玉环将皇帝的心思举动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杨玉环也是一夜没睡,她也有些后悔,看到皇帝派人来认错了,心想这件事就这样算了吧。收拾了一下之后,就跟着高力士回宫了。

载着贵妃的车辆缓缓而驰,到了皇宫外,杨玉环远远就看到李隆基正眼巴巴地站在宫门口等自己呢,心里大是感动。李隆基看到贵妃回来了,赶忙跑上前亲自迎接,杨玉环遂下车跪倒认错,李隆基双手相搀,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两人和好如初。经此一闹,李隆基更宠爱杨玉环了。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杨玉环和李隆基闹完别扭后的一段时间,杨钊继续一路升官,大有高歌猛进之势,一年的时间内就身兼了十五个职位,成了长安第六杨。在朝中更是只在李林甫一人之下,并很荣幸地被玄宗赐名为杨国忠。

随着杨国忠权势的增大,他和李林甫之间的关系由合作变成了对抗,乃至最后水火不容。李隆基对此倒是睁一只眼闭一直眼,任由两个人斗来斗去,因为玄宗对李林甫的独断专行也很不满,正好杨国忠的崛起可以牵制他一下。并且李林甫也老了,恐怕活不了多久,李隆基就想培养杨国忠接替李林甫的位子。

朝中杨党和李党争斗得正欢。宫里杨玉环玩得也很开心,她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女孩,看到冬天里冻成冰的水柱,兴奋地称它为“冰筷子”,拿在手里一玩就是半天。另外杨玉环还和李隆基一起养了一只漂亮的白鹦鹉,但不幸的是这只鹦鹉恃宠而骄,居然去和老鹰叫板,结果被咬死了。杨玉环很伤心地哭了许久,最后在李隆基的准许下这只鹦鹉被风光地葬在了“鹦鹉冢”。

除此之外杨玉环有个特别大的爱好就是吃荔枝,唐玄宗为了满足她这个爱好,命人日夜急驰,采摘新鲜的荔枝送入宫中给贵妃食用。因此伟大的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一诗中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先生的才华是惊人的,《过华清宫》我也读了不下百遍,这三首诗里面我最喜欢的一句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每当读到此句,心里就有一丝莫名的感觉,说也说不清楚。

话有些扯远了,再回到李隆基和杨玉环身上。在每天不停地运送荔枝的日子里,有一天李隆基又看见了梅妃。此时的梅妃更是憔悴了,李隆基心疼呀,瞒着杨玉环悄悄送了一斛珍珠给梅妃。

可梅妃也是个心高气傲的女孩,虽然斗不过杨玉环,但也不肯认栽。看到玄宗所赠的明珠,心中闺怨,便原数退了回去,并且还附带上了一首诗:“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销。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李隆基看这首诗写得凄凉,便多读了几遍。不想这时杨玉环来了,她见到皇帝读诗,就好奇地走过来观看。这一看不要紧,杨玉环立刻妒火中烧,说道:“梅妃做此怨诗,该当何罪?陛下若忘不了旧情,就去西阁见她吧,不必理会我了。”

李隆基赶忙解释:“她无聊作赋,情有可原,你就不要和她计较了。”杨玉环听完不置可否,气呼呼地走了。过了几天,皇宫举行晚宴,宁王当众表演吹笛,他吹得非常好,将不远处的杨玉环也引过来聆听。等酒宴结束之后,不知什么原因宁王忘了把自己的笛子带走。杨玉环走了进来,她看到宁王的笛子便拿起来学着宁王的曲调吹奏。

杨玉环还没吹几下就被李隆基发现了,他不悦地说道:“此笛宁王刚刚吹过,口泽尚存,你怎么不嫌脏拿起来就吹。”

杨玉环没理李隆基,自顾自吹完一曲后,才笑着回答:“玉笛非凤鞋可比,凤鞋上被人勾蹑,陛下尚搁置不问,奈何恕人责妾呢?”

李隆基一听不高兴了,屁大点事,你还整天和我没完没了!借着酒劲就吓唬杨玉环说:“这几天你老是和我较劲,顶撞我。你以为我真的不敢把你轰走?”

杨玉环也来脾气了,大声说:“你轰呀,你不把我轰走,你就别姓李了。”李隆基当然不能改姓,于是杨玉环第二次被从皇宫里赶了出来,不过这次她被轰到了杨国忠府。

看到贵妃与皇帝闹别扭,杨国忠就遣人进宫去劝李隆基。李隆基也不是真想赶杨玉环走,命来人回去问问贵妃知不知道错了。杨玉环当即就表示认错,并剪下一缕长发命人拿给李隆基看。

李隆基看到那缕头发赶忙派高力士前去接杨玉环回来,他生怕接晚了杨玉环会把自己剃个大光头。待到杨玉环回宫之后,李隆基好言安慰,带着她去了华清宫洗澡,并且别出心裁地在浴池里弄了条小船,和杨贵妃一起在澡堂里乘风破浪。

李隆基和杨玉环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之后,老奸臣李林甫死了。玄宗下令将他风光大葬,然后正式委任杨国忠接替李林甫的位子。至此老杨家的权势达到了极点,内有杨贵妃,外有杨国忠,除了玄宗李隆基,其他人都对杨家惧怕三分。

杨国忠掌握大权之前,唐朝已经被李林甫祸害得乱七八糟,民怨官怒。等到杨国忠上台之后,他不但没有让局势有所好转,还好大喜功,不断对邻国发动战争,并且每次都打败仗,这就使得唐朝的国力更迅速地减弱了。

在这个时间段诗仙李太白来到长安,打算在朝廷里混口饭吃。但此君性格桀骜,在写讨蛮书的时候,公开羞辱了杨国忠和高力士两位唐朝的元老级人物,不过幸好李隆基爱才,并没有怪罪他,还封他做了个散官,可以每天在长安城里逍遥自在。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这一日李隆基和杨玉环在牡丹园中闲逛,突然想起了诗仙李白,便命人前去传他来作诗。此时的李白正在酒楼饮酒,喝得面红耳赤,听闻皇上让自己做诗,也没梳洗一下,衣衫不整、醉眼朦胧的就进了皇宫。

要说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性格还真是不错,就李白这身打扮都没有怪罪他。见李白来了之后,李隆基亲赐醒酒汤一盅,命他赶快作诗。李白抬头看了看天,低头看了看花,又扫了一眼身前的杨贵妃,提笔疾书,很快就写好了三首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隆基是个喜欢诗词的人,他见李白大作如此精彩,不由得击节叫好。杨玉环赶忙也过来观看,见这首诗里面很多地方都含有赞美自己的意思,她当即就重赏了李白。

李白谢恩而去后,杨玉环就经常把这首诗挂在嘴边,时不时就要低吟一遍。

这天杨玉环在花园中吟诗,正好撞见了高力士。她便问道:“老公公,您看李白此诗可好?”

高力士记恨李白脱靴之辱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就想报复他一下,但碍于玄宗的庇护不好动手。今日他听杨玉环这么一问,脑筋一转,就给李白使了个坏,于是他向杨玉环说道:“贵妃切莫再念此诗了,这是李白在讽刺您呢。”

杨玉环不明其意,追问道:“这首诗满是赞扬我的意思,怎么会是讽刺呢?”

高力士回答:“您看他所写的这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明明就是借赵飞燕的苗条,来讥讽您过于丰满。且赵飞燕淫乱宫闱,李白此诗暗喻您也是如此。”

真是这样?杨玉环琢磨了一下诗的意境,好像并没有高力士说的意思。她就将高力士的这番话告诉了玄宗,李隆基听完也没太在意,他猜出了高力士是怨恨李白才如此说。但这件事却像疙瘩一样存在了他的心里,不久之后李白因为杨国忠的排挤,被遣出长安。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李白走了,可没多久安禄山来了。与无权无势的李白相比,安禄山可是不得了,他一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个节度使,手下雄兵几十万,在外臣中间是权势最大的一个。另外安禄山原属李林甫一党,跟杨国忠始终就不对付。

初进长安的安禄山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强力的后台,便拜在了杨玉环的石榴裙下。据说他进宫参见玄宗、贵妃的时候故意先参拜杨玉环,李隆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安禄山理直气壮地回答道:“臣是胡人,我们那里的习俗是先拜母而后拜父,儿臣不知天朝之礼如何,故按胡礼参拜。”

李隆基和杨玉环听安禄山说完,都傻眼了,看着这位三百多斤的大胖子,他俩想:谁是你的父母呀?怎么能在皇帝面前乱叫。可安禄山会说,一顿花言巧语之后,他就成了李隆基、杨玉环的御儿干殿下。

获得如此荣耀的安禄山更是不得了,他加意讨好杨玉环。偏巧认干亲的第三天就是安禄山的生日,杨玉环便诏他入宫封赏。当大腹便便的安禄山来了之后,杨玉环突然想出了一个好玩的办法。她命人用锦缎做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襁褓,把安禄山装了进去。然后她走在前面,让宫女们抬着安禄山走在后面,美其名曰为安禄山做喜儿礼。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这下整个皇宫都笑翻天了,宫里的人无论地位尊卑都叫安禄山为“禄儿”,而安禄山也是来者不拒,谁叫都答应。最后把正在处理朝政的李隆基也吸引过来参观,并赏了这个胖儿子许多喜钱。

当然喜儿这件事很可能是司马光从野史记载中摘抄下来丰富《资治通鉴》内容的,让大家看这本著作时不至于那么枯燥。另外民间传闻杨玉环与安禄山私通,并且还言之凿凿地编出了一个肚兜的故事,我认为这不太可信。

长安城内俊男无数,杨玉环怎么就会看上这个粗鲁的大胖子呢?何况李隆基对她看管得那么紧,就是杨玉环想偷下情恐怕也没时间。还有就是杨玉环的性格,喜儿这件事还真有些符合她喜欢玩乐的作风,至于不守妇道,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电视剧和小说外,有谁听说过杨玉环传出绯闻的?

安禄山在长安非常受宠,风头大大盖过了当朝丞相杨国忠。这就让杨国忠很是苦恼,于是他经常到玄宗面前打安禄山小报告,说他要谋反,并指派大臣编瞎话,说安禄山喝醉酒之后曾幻化成一头龙头猪身的奇怪动物。

对此玄宗当然不信,只当趣谈听听而过。他对安禄山非常好,曾经坐在一张床榻上看演出,并对太子李亨说:“安禄山是朕的天命保护星。”但不久之后,他的这颗天命保护星就造反了。

说起安禄山的造反也有很多原因,但直接导致他造反的导火索是杨国忠派人包围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第,并将里面的人全部杀了。所以安禄山最初打的造反标语是“除去奸相杨国忠,还大唐一片蓝天”。

安禄山造反后的一年里,唐军屡战屡败,终于连潼关也给丢了。杨国忠遂劝李隆基到四川避难,李隆基应允,不久后他就带着残兵败将和杨玉环开始了逃亡的旅程。当这一行人跋山涉水来到马嵬坡的时候,太子李亨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政变,弄死了杨国忠。因为李亨清楚四川是杨国忠的地盘,自己要是去了那里恐怕永无出头之日。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杨国忠死了,太子李亨又将屠刀指向了无辜的杨玉环,玄宗极力想保住自己心爱的女人,与兵谏的将领们据理力争。可这时的他已经失去了皇帝的权势,没有人愿意听他的,帐外的士兵甚至作势要冲进来。此时泪流满面的杨玉环下定了决心,向李隆基辞行道:“愿陛下保重!妾诚负国恩,死无所恨,惟乞容礼佛而死。”接着便以一束白绫自缢而亡。

后世有人说杨玉环并非自缢身亡而是死在乱军之中,也有人说杨玉环渡海去了日本。但不论她是死还是走,这个身材微胖的女人从此就在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或许就是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的最好写真了。每次看到关于杨玉环的故事,我就会想当李隆基再回长安的时候,看到宫中的“鹦鹉冢”,或者重游华清池会是如何感想。

杨玉环死后李隆基非常伤心,几年之后便郁郁而终。

纵观杨玉环的一生,她不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从杨玉环进宫的那天起,她就没有干预过政事。和武则天、韦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人比起来,杨玉环就像一个单纯的小姑娘,她只是想好好爱自己的丈夫李隆基,其他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到死的时候杨玉环都没有表现出一丝怨恨。为了丈夫她心甘情愿放弃生命,这样的女人古来能有几个?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不公平,乱国祸水的头衔最终还是落在了杨玉环的头上,她要承担的责任仿佛比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还要多,这是为什么呢?

或许杨玉环一生最大的错误不是嫁给了李隆基,而是有一群贪得无厌、喜好权势的亲属。杨贵妃的可悲之处在于命运多舛,先寿王,后公爹,何去何从全不由自己做主。先嫁寿王,年龄彼此相当,感情甚笃,琴瑟和谐。被公爹强占,既有含羞忍耻之初心,也有遇到知音的喜悦,更不用说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尽的奇异珍馐。

也许物极必反,最后杨贵妃在奢华之后,被哗变士兵威逼,用白绫结束了自己年仅38岁的生命。这种命运的跌宕变化,非一个弱女子能够改变。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后人题咏马嵬驿的诗词很多,我以为清朝翰林缪东麟的子弟书《忆真妃》极具代表性,现选录如下,与读者共同分享:

马嵬坡下草青青,

今日犹存妃子陵,

题壁有诗皆抱恨,

入祠无客不伤情。

万里西巡君前去,

何劳雨夜叹闻铃。

最后以一首小词做结,送给大家:

秽事讹传愈千年。

诗曲精妙当世赞,

胡璇绝伦仙女美。

七夕私许鸟枝愿,

三镇战火二都漫。

马见白统香魂散,

孤坟青冢任评弹。

杨玉环的一生真实历史故事(正史还原杨贵妃真实的一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