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永恒的经典-《廊桥遗梦》

2025-03-07 16:58 来源:网络 点击:

心中永恒的经典-《廊桥遗梦》

《廊桥遗梦》是九十年代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同名电影也创下了不俗的票房,这个婚外恋的故事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引发了大家面对情感纠葛时的理性思考与选择.....《廊桥遗梦》,英文原名《麦迪逊郡的桥》。这部小说,每次读完都唏嘘不已。在我心里,这始终是一部堪称经典的传世佳作。这部小说是美国小说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处女作,难以置信的是,他创作这部小说前后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

曾经每次看《廊桥遗梦》都有别样的感动,这种感动不属于这个故事,而属于作者罗伯特精彩的叙述,在开篇作者就奠定了一种迷人的氛围,这是一段婚外恋,他们在一起仅仅四天,却终身思念,也许这并不道德,但它事关爱情。年轻时看这个故事,为男女主角分手感到遗憾,觉得应该有情人终成眷属才是完美结局。如今重看,却不再动容,阅历的增长让我对这部作品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觉得这部小说以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情感最完美的结局,因为,所有的完美都是以不完美作材料的。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完美的定义就是勇敢地接纳生活的不完美,珍惜拥有的一切!不完美,才美!

从表面上看,《廊桥遗梦》这部作品是一个讲诉婚外情的老套故事。其实不然,我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伟大爱情故事;这是一个精神与肉体高度统一的爱情;这是一个虽然只有四天相处时间,却用一辈子去思念和守望的爱情。他们相互的吸引,在于灵魂深处的共鸣,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彼此了解和感受。罗伯特是最后的牛仔,弗兰西丝卡何尝不是,她不远万里,从意大利嫁到美国,心里是有美国梦的,勇敢去追寻梦想,也是她血液中流淌的基因。所以,他们的相爱并不意外。难得的是,在爱情来了的时候,能看清楚生活中对家人的责任,知道自己的离开将带给家人灾难,愿意用守望去思念对方,愿意体谅对方而默默离开……

人一旦步入婚姻,爱情不再是生活的唯一主题,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从问路到相识,晚餐,白兰地,音乐,翩翩起舞,同床共枕,狂乱痴迷,缠绵悱恻。在短促的四天里经历了爱情的整个过程:最初的吸引,交谈的愉悦,身心的激荡,最后分离的伤痛。四天的缘分换来彼此半生的追忆。四天后她继续过着平凡而琐碎的家庭主妇生活,他也在蒙蒙雨雾中碎心离去,同时也将这份爱深藏于心底直至抑郁而终。四天也许太短,在刚刚遇见却必须要分开;四天其实很长,四天就决定了一生的眷恋。他们的整个生命可以说成是相遇、别离、等思念和守望,四天共度的时光如同昙花一现,让人惋惜为之动容。他们事发之后的理性选择,女主人公明白身上的责任,而男主人公因为爱而尊重了对方的选择。

一切美好的婚姻,彼此信任是基础,在情感的纠葛中,理性与责任是最高贵的!爱情是多么美好,只是这份凄婉的、让人落泪的爱,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感谢这个婚外恋的故事让爱情得到了升华。爱情是用来憧憬的,一切的美好与美妙都在无尽的憧憬中,《廊桥遗梦》中男女主人公的那段感情很纯粹很美好,但如果不顾一切在一起,就会让女主人公的丈夫孩子受到伤害,最终他们选择分手而成全家庭,也成全了那四天的完美爱情。浪漫不是真实的曲调,现实才是人间的鼓点。弗朗西斯卡深深体会到这点,继而用放手的方式把这份仅仅享用了几天的爱情保质期变成了一生一世。

这部关于爱情的小说,书写了人的感情的丰富性。通过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四天的感情生活,生动、形象、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生活的美好和痛苦。越是美好,就越是痛苦。这种爱情也是很多人心中可遇不可求的梦想,所以动人、经典、风靡世界。作者细腻的写作风格,短小而紧凑的节奏,也使这部作品阅读起来非常享受。作者依据人物的性格逻辑,合乎情理地让女主人公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离开男主人公,回归家庭。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深深的能够体会和理解他们对爱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