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敏 - 大马哥

2024-10-14 09:09 来源:网络 点击:

刘志敏 - 大马哥

大马是一个人名,他是个盲人。

在一个五六百口人的小村子里,虽非同族同姓,但大家彼此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自打记事起,我们辈份相同的一群小孩子,都亲切地称他为“大马伯”。

大马伯到现在已经去世四五年了,他活了八十二三岁。这样的年龄,在我老家农村,该算是高寿了。作为晚辈,真该为老人家庆幸呀!

离家在外,每次听到那首触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就自然想到那位盲人民间艺人阿炳。由阿炳的人生经历,我自然又会联想到大马伯的这一辈子。唉!一个人去世后,能够让人还记得,还有人提及他、称道他,毕竟是一件幸事。况且,作为一名残疾人,双目失明的大马伯,在我的记忆深处尚留有一席之地,我真该为他高兴!

大马伯虽是个盲人,但他知道的事情并不少。

从刚记事起,每到夏夜,我们一群小孩子总爱围在他周围,在他家门前的大树下,听他给我讲瞎话、讲故事。有时候晚上他给我们讲鬼狐妖怪的故事,听得我们十分害怕,虽离家只是咫尺的距离,但我们几个小孩子骇得不敢回家。他所讲的这些故事,几十年过去了,我曾绞尽脑汁地想,可连一个也不能完整的记起来了。现在再回忆,我判断那故事多数应该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本书了。也不知道当年大马伯是怎么记下了一肚的瞎话和故事呢? 我上小学时,在冬天的夜晚,我们会随大人们一起挤在大马伯那狭小的牛棚屋里,一边烤火,一边听他讲那些历朝历代的轶闻逸事。从他口里,我知道了许多历史上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几十年过去了,大马伯那间简陋的牛棚也早已不复存,但它却成了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大马伯虽是个盲人,但他从不闲着。他干出的活和正常人比较,一点都不差。

上初中时,大马伯家的门前,是我每天上学的必经之地,几乎每天都可以见上他两三次。每次看到,要么他在给饲养的牛准备草料,要么他在街道对面的水井上打水。

他饲养过的牛,都被他养得膘肥体壮,那毛尖上似乎要流下油来。每天他都会把母牛或者连同小牛犊的毛梳理得干干净净,就像一位母亲每天精心打扮自家的女儿一样。

那时候,令我们这些少年最为称奇的,是大马伯到水井上打水一事。每次到对面的水井上打水提水,大马伯从不拄拐杖,也不用别人引导。很多时候,我们小孩子总担心他在井台上脚步踏空,发生危险,但这样的事从没有发生过。每次从家门口走到井台,然后在辘轳上扣桶链,再放绳下井,一系列动作准确无误。他虽看不见,但他心里亮堂着呢!

那时,我们放学后还经常围观大马伯铡牛草。连他递草时,和执刀人的配合也默契得很。经他的手铡出的青草长短均匀,牛吃起来特别顺口。

大马伯还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他能听人脚步声辨认人。我们放学时从他家门前经过,当还有一段距离时,他就在叫每个人的名字了。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大马伯的眼睛是先天性残疾还是后天所致。我只记得他的两个眼窝凹陷,每遇冷或遇风都会不断流眼泪。还记得他手头经常备有一方小手帕,有时会接连不断地擦拭双眼。

大马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大马伯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却学会了不少的手艺。据说,刚解放那一会,国家就已经很重视残疾人的培养了。听说大马伯那时曾上了盲人学校,学会了用手摸盲文。大马伯摸盲文我没有亲见过,但这点是确凿无疑的。单凭老伯的悟性,我想他必是一位摸盲文的高手。

大马伯还是一位拉二胡的高手。我印象中,大凡盲人都会拉二胡,这仿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用现在时尚的话解读,就是上帝给你关上了一道门就会给你开上一扇窗。非也,其实每一位盲人,连同那些其他的残疾人,他们的那些过人的本领,其都是拿常人成倍的汗水才换来的。二马伯拉得一手好二胡,二胡的美妙乐声植根于我心中,想来也是始于二马伯吧?也难怪,每听到《二泉映月》那悠长凄婉的声音,我总会想阿炳,想到和阿炳身世相仿的大马伯!

大马伯最过人的地方是他会帮算卦。他的卦算得准,算得让人口服心服。他在世时,方圆左近,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人们,都会慕他的名气,远道而来让他算卦,释疑解难。来算卦者,不外乎卜问吉凶、儿女婚事、官运财气等。大马伯如钻入铁扇公主肚里的孙悟空那样,总能洞穿当事人的心事,把每一卦解得通透在理,让当事人心悦诚服,满意而归。

我原本不信算卦一事,但从经历的两件事,让我不得不佩服大马伯。

那还是我在上高中时候的事。多年的高考失利让我心生绝望,这也急坏了含辛茹苦供我上学的父母。在又一个高考结束的夏日夜晚,父亲特意把二马伯请来了我家,专门为我的学业一事卜问前程。就是这一回,我第一次听说,人的命运福分可用斤两计算。现在再回忆,我也说不出大马伯当时给我掐算的是几两几钱了,但总之,那是一个还算上好的一卦。用当时的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能吃上商品粮了。结果还真是的,经几年在高考这条路上的跌跌撞撞,我最后还真的拿到了一个公职人员才有的,粮油供应证这样的一个小本子。只可惜,没过几年,这本子就废置不用了。再回想这件事,自己最后之所以能升上学,一半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一半是借了大马伯给我算卦时那句吉言了。

从开始上高中一直到自己参加工作的二十多年里,我虽然并没有走远,但见到大马伯的次数却也没那么多了。记得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他离世的前一年的秋天。一位要好的朋友的儿子,和谈了多年的女朋友分手了。朋友夫妇俩急得不行,听说大马伯对儿女婚姻算得透。作为陪同者,我们一起去到了大马伯的家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过他了,但当我一声“大马伯”的话刚出口,他很快就叫上了我的名字,这又让我震惊不已。那时他已年逾八旬,可记忆力却不减当年啊!这次给朋友儿子所算的这一卦,让我更加佩服他的神奇。按照他的指点和预判,朋友儿子的婚姻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事情果真如他所说,直到现在,朋友儿子的婚姻十分美满,连一个可爱的小孙子也将近三岁了。

大马伯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我们小时候,他会经常把自己节省下的食物送给我们吃。村子里的大爷大娘、大叔大婶,都能和他合得来。他给人算卦,本村的人从不收取报酬,而且随叫随到。至于外村或外地的,他也没有什么明码标价。钱多钱少,全凭当事人的满意程度了,即使三毛五毛,他也从不嫌少,从不为难人家。他经常说:“凡找上门的,都一定是遇到了特别大的难处,咱要多替人家想一想啊,钱财都来之不易呀!”

不知道四年前的那次陪别人造访,竟成了我与大马伯的永诀。他辞世时,倘若知道的话,我无论如何也要回去,和村上的人一起送他老人家一程呢?

大马伯生前没有结过婚,但我知道他的义子一家,对待他像亲生父亲一样好,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使他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我想,这或许是老伯生前所积下的美德使然吧?单这一点,那位盲人艺人阿炳真没法和他比!

我原以为“大马”是大马伯的小名,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他家的户口本上写的就是这个名字。

愿地母保佑留在我记忆深处的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作者简介:刘志敏,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网络作品六十余篇,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现为白杨写作学会副会长,平台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