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玛才旦小说《水果硬糖》

2025-03-18 06:57 来源:网络 点击:

读万玛才旦小说《水果硬糖》

《水果硬糖》是《收获》文学杂志双月刊2021年第三期的短篇小说作品。因其短小而被选中优先阅读,并没有因其名字平淡无奇而缺乏吸引力,反而因文中语言平铺直叙如涓涓细流而引人入胜,小说第一句就吸引了我:“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的年龄相差十八岁。”开门见山就写“两个儿子”,拨云见日就讲“两个儿子的故事”。默默心想肯定有故事很好看。于是,就想知道这个故事如何展开?如何引发冲突?如何合理结尾?

小说《水果硬糖》是以一位母亲“我”的第一人称写成,对母亲“我”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刻画得十分切合实际,给读者的印象这是一个女性作者的作品。万玛才旦,与歌唱家才旦卓玛的名字均有“才旦”二字,更以为是一个女人的名字或是女性作者。

其实不是。万玛才旦是一名男性作家。

之所以这样一开始就关注万玛才旦的性别,是为了突出这个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状态的优秀创作能力。

巜水果硬糖》立意简明扼要,主线清晰明了,构思巧妙,布局得当,结构合理。一个男性作家能以女性口吻或母亲经历创作这样一部栩栩如生的小说作品,彰显出其观察生活的能力异常出色,并且细致入微。他刻画的人物形象轮廓清晰,入木三分,创作思路开阔宏达,故事层层展开推进,矛盾冲突不断升级,情节曲折却有惊喜,非常值得学习和探究。

全文讲述一位藏族美女母亲,分别抚养2个年龄相差十八岁男孩的经历、遭遇和幸福生活。先是抚养一个容貌奇丑无比但学习成绩特别出众,年年得三好学生的老大多杰加。按照藏族传统做法,母亲应该留老大在自已身边帮助干活,撑起一片天,不应该让他上学太多,能识字断文就可以了。而他学习成绩始终优秀,具有天才的潜质,怎么拦也拦不住,仿佛总是与自己的想法相冲突,“留”与“走”的矛盾冲突不断,伴随左右,最终母亲妥协。老大大学毕业留在省城拉萨工作,留下母亲一人在家乡孤单度日。

二儿子多杰太是母亲在孤独寂寞的情况下与麦客相识相爱所生,一岁二岁不会说话,三岁四岁仍不会说话,周围人及村里人都怀疑他是个傻瓜,成了一个“晚熟的人”。突然有一天,他说话了,并且说得非常纯熟老练,让人感到惊讶。更为读者意想不到的是,二儿子多杰太6岁时被一群外来和尚发现了,大为惊喜,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说他是他们反复寻找多年的上一世卓洛仓活佛的转世灵童。母亲希望有一个儿子在身边的愿望又落空了。

大儿子多杰加学有所成在省城拉萨成家立业,家庭幸福,让妈妈到圣城拉萨生活了三个月。二儿子多杰太成为转世灵童后,不断学习,努力成为像卓洛仓活佛一样受人尊敬的人而刻苦学习,在母亲得重病后也了却了带母亲游圣城拉萨的愿望!

《水果硬糖》是一篇短篇小说,原想通过短篇小说的阅读,掌握立意,构思,布局,结构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能让自己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这个目标基本达到了。

我姑姑也是这样一位慈爱的母亲。不过,她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去,心中执念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她常常念叨:自己苦自己累就算了,孩子也跟着受苦受累,那就造孽了。

那一年,她大儿子军生考上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收到了,可是家里实在太困难了,没有能力供大儿子军生上大学,该借的亲戚和朋友都借过好多次了,所有认识的熟人和朋友不好意思再开口借钱借粮了。即使想尽办法能解决一时之困,也难以解决大儿子上大学四年的巨额开销费用,更何况还有三个子女也在上初中和小学,嗷嗷待哺,眼巴巴看着,入不敷出还得借,怎么样也得留条后路。还有,那些年自己越穷越生,超生一胎又超生一胎,早就被罚得倾家荡产,空无一物了。加上借钱借粮得罪和伤害了不少熟人和朋友,欠下的情和债远未还清,早就被人瞧不起,如今又要张口借钱借粮,旧帐未还请又要借新债,不知道如何是好?真是难啊,轻生的念头都有。

为了大儿子的前途,为了让大儿子不再像她那样受苦受累,即使她走投无路,入地无门,也要坚持不能让大儿子放弃上大学这条“鲤鱼跳农门”的路。她思来想去,在别人的建议下,用家里唯一下蛋的老母鸡、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三拜九叩求村长帮忙,推荐介绍大儿子军生以报效祖国的方式应征入伍。只有这样,既可以解决大儿子军生上大学的经费问题,又可以解决大儿子军生在部队上大学继续深造“跳出农门”的问题。

好巧,无意中给儿子起名军生,竟然招来了好运。那年她大儿子军生真的通过体检应征从军了。那时候那年月,大学生(准大学生)当兵还是少数,相对稀罕,受欢迎程度较髙,部队非常喜欢,乐见其成,最终双方受益。

如今,我姑姑苦尽甘来,想起往事依然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感恩时代,感恩社会,感恩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