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事件到底吃兴奋剂了吗?(清者自清,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

2024-01-04 18:20 来源:网络 点击:

孙杨事件到底吃兴奋剂了吗?(清者自清,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毕竟现在是盖棺定论。


对于他到底有没有用兴奋剂,我一开始的态度是“没有,绝对不可能用兴奋剂”。为啥?因为彼时的孙杨在泳坛的成绩有目共睹,我精神上和思想上自然是支持孙杨的,我不愿意相信这样一个运动员会用兴奋剂,更不愿意我们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运动员。


但后面的发生的一些事情,好像都在慢慢告诉我们,“孙杨或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清白”。其实我当年也有写过相关的分析文章,只是当时不少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甚至还遭到了他的粉丝私信辱骂。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其实一切早已给出了答案。


2018年9月4日,孙杨迎来飞行药检。飞行药检,指的是在非比赛期间进行的不事先通知的突击兴奋剂检查。这种检查的地位非常高,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或者拖延接受检查。


当晚,国际泳联所授权的兴奋剂检测团队,来到孙杨家对其进行血样采集和尿样采集。


团队有三个人,领头的是兴奋剂检察官,另外还有两名随行助理。


检查开始前,检查团队向孙杨本人出示了证件和授权文件。兴奋剂检察官向孙杨出示了自己的工作卡、个人身份证和国际泳联的授权信函,与此同时血样采集助理出示了自己的护士证,兴奋剂检查助理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


就在此时,孙杨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作为助理,同样需要提供授权文件。因此只采集了血样,拒绝了接下来的尿样采集。孙杨的质疑合情合理,毕竟身为顶尖运动员,万事都要谨慎。


在给自己的队医巴医生和中国游泳队领队程浩打去电话后,孙杨带着保安砸碎了血液保险容器,这就是我们后来听到的“暴力抗检”。


2020年2月28日,二审结果出来,孙杨被禁赛8年。


孙杨被禁赛后,有不少人提出了阴谋论,觉得这是一场针对行动。那到底是不是阴谋论呢?孙杨当晚的行为已经给出了答案。


首先,在当晚的飞行药检前,孙杨已经接受过60次相同的检查。可以说是对飞行药检的过程了如指掌。为什么单单在这一次的检测过程中质疑IDTM的授权文件,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虽然孙杨表示他不熟悉IDTM,但他没能对仲裁庭提出的关键问题进行解释。


其次,孙杨做出“暴力抗检”行为时,除了他本人外,其母杨明、队医巴震等多人在场。另外,当晚还与包括程浩在内的多人有过联系。也就是说,这个行为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过的。


另外,当晚的检测人员也曾多次告诫其行为可能构成“暴力抗检”并面临禁赛等处罚。


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开车载着家人的时候遇到查酒驾。在交警跟你声明拒绝接受酒精检测会承担法律责任后,但你以协警没有警官证这个理由,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冲卡是一个道理。


按照常理来看,一般在查酒驾时遇到抗检的基本都是有问题的,正常人清清白白一定会配合检查。


那如果查酒驾的工作人员不正规呢?


当晚的情形就好比,一名正式警官带着两名辅警执行检查任务。此时,你对辅警提出质疑并“暴力抗检”,这个时候你就涉嫌违法甚至会被拘留。你明明没有喝酒,那你为什么还要拒绝酒驾甚至因此入狱呢?这不是明显的得不偿失吗?


再举个例子吧,虽然有点不恰当,但更贴合实际:女朋友说你手机里有和其他小姐姐的暧昧短信,你直接把手机摔碎了,女朋友虽然永远都没发知道有没有短信了,但是她还会信任你么?(前提还是你几年前有约过小姐姐。)


另外,在整起事件中,有人一直强调药检人员通过掉包AB瓶来诬陷孙杨,这可信吗?


我个人认为是不可信的!


我们先看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设计出AB瓶的目的:


①A瓶由WADA保存,B瓶由实验室保存,如果需要检测必须在运动员本人或者委托人监督下打开。


②该瓶仅一次性使用,一旦闭合将无法原样打开。


③除非使用专业的工具,否则该检测瓶只能暴力砸碎打开。


④如果WADA在A瓶中检测出禁药,并不能给运动员定罪。必须由运动员本人或者委托人监督检测的B瓶同样检测出禁药后,才可以定性。


所以,通过这个设计我们也能发现,一些人所谓的“检测瓶被带走孙杨可能被栽赃”的说法压根是不成立的。


还是那句话,清者自清,从个人层面上我当然支持孙杨维权。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不能让这种支持变成一种和国家荣誉相联系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