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手燃魂电影解说(炮手燃魂剧情介绍)

2023-11-15 01:52 来源:网络 点击:

炮手燃魂电影解说(炮手燃魂剧情介绍)


电影《炮手燃魂》和《鸣梁海战》,是两部反映明朝万历朝鲜之役的战争片。

《炮手燃魂》是正面反映明朝炮兵作战的电影。


整部影片剧情主要是讲述大明抗倭援朝援军的运输部队,怎样将一门大将军炮,从被倭寇摧毁,和自燃炸膛,到两次重铸,并成功运送到平壤战场,辅助明军炸开城门,攻占城池取得胜利的过程。片子的剧情倒也不复杂,但是由这部电影引发大家,深入了解一下“万历三大征”(播州之役、宁夏之役、朝鲜之役)中的这一场抗倭援朝战争,相信对这段历史陌生的人还是能提起极大兴趣的。


万历朝鲜之役战争概况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壬辰祖国战争;韩国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指1592年—1598年(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禄元年至庆长三年)明朝帮助属国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侵入朝鲜。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内攻陷朝鲜王京汉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占领朝鲜大部分国土。明朝集结4万人由李如松统领,抗日援朝,取得

平壤大捷

。在

碧蹄馆之战

后,明日双方开始议和。同时,朝鲜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在海上取得多次海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军民士气和抗敌的决心。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这次明朝调7万兵力( 后最高至11万)赴朝救援。日军在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从朝鲜半岛撤退。明、朝联军在

陈璘

邓子龙

、李舜臣的指挥下,取得了

露梁海战

的胜利,万历朝鲜战争以明、朝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但在此海战中,李舜臣和邓子龙壮烈牺牲。

明日双方军力对比

为了侵略朝鲜,

丰臣秀吉

早在1591年开始进行准备,正月时就已经对各大名下达水军部队兵员的征召动员令。到了同年3月时,亦决定了陆军部队兵员的征召动员令。


各国诸大名每万石应征召人数各地不同:


四国

九州

600人、纪州500人。

畿内

400人。骏河、远江、

三河

伊豆

300人,由此以东,200人。尾张、美浓、伊势、近江350人。若狭、越前、

加贺

能登

300人。越后、出羽200人等。

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30万6250人,以15万8700人之陆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

宇喜多秀家

为总指挥官。


另外为了补充兵源,命

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

将他们的旗下军队集结在

肥前名护屋(佐贺县)

作为预备队,共10万5千人。


朝鲜虽在本土能够动用的军队很多,但战斗不力,基本上靠明朝援军。


初战朝鲜,明朝先后派出两波援军。第一波是1592年6月15日,参将戴朝弁与游击

史儒

开始率军渡江,所带兵力有1029名士兵、马1093匹。后来副总兵祖承训又率军队1319名,马匹1529匹到达。辽东第一次发兵时,共出兵2348人、马匹2622匹,指挥官为副总兵祖承训。


平壤战败后,明朝又派出第二波增援。副总兵祖承训的

蓟州镇

兵2400人,和本来要派往

建州卫

的南军炮手600人,游击张奇功麾下3000人。至于总兵力则是号称10万人,实际派发兵力是7万人。

平壤大捷战役经过

平壤大捷是大明抗倭援朝的第一场大胜战,是值得历史书写的。

同年8月,明朝以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并诏天下督抚举将材。于10月16日,明朝命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并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其弟

李如柏

李如梅

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明朝从全国范围调集了4万精锐。


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如下:

辽东铁骑

1万;宣府、大同各选精骑8千;

蓟镇

、保定各选精锐步兵5千;江浙步兵3千。四川副总兵

刘铤

率川军5千,作为后续部队向朝鲜进发。元月5日进抵平壤城下,元月8日与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18000人战于平壤,平壤城易守难攻。


《炮手燃魂》的剧情就发生在这次平壤攻城战中,总兵官李如松在正面战场上做好了战略部署,就等国内的运输队将大将军炮运抵战场,然后发起总攻。

影片中的各个人物就是在这个大战争背景下,演绎生死离别悲欢离合的。片中真伊公主、参议宋俊熙代表朝鲜国,锦衣卫千户楚云轩、小兵赵玉堂、老兵戚十七和赛李广,还有女海盗赵忆如等代表明朝,小西优纪等代表日本。剧情的矛盾冲突就是在他们之间展开,从山海关内一直到平壤城郊,明朝与日本两边势力都在,为那门大将军炮的毁炮和护炮而较量。



影片为什么叫《炮手燃魂》?就在于此处,一群英雄儿女们为了能让大将军炮及时在平壤攻城战上,发挥攻坚作用,一个个豁出一条命,誓要把大炮送上前线。




小西优纪为了帮助义父小西行长守住平壤城,带领手下武士,一路追杀阻挠,从海战打到陆战,从冷兵器打到火器。


最后,双方几乎打到全军覆灭,最后只剩下小兵赵玉堂和真伊公主两个人,一个拉一个推,在其他人不惜牺牲自我的掩护下,终于将那门大将军炮拉上了高地,建起炮兵阵地,瞄准平壤城门,一炮轰碎城门。


下面就是援朝明军发起总攻的时刻了,整个战斗场面气势恢宏。

当时的平壤城,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形险要。


总兵官李如松的兵力部署如下:蓟镇游击吴惟忠率领步兵当先,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骑兵居后,攻击北部要塞牡丹峰;中军杨元、右军张世爵领兵进攻城西七星门;左军李如柏、参将李芳春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祖承训率领明军乔装为朝鲜军麻痹日军,力攻城南芦门;主帅李如松督阵。明军主力将进攻平壤的南、西、北三个方向,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日军黑田长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前往侦查,被明军击毙。




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城北一隅风月楼。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汉城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阵掩杀,击毙数百日军。当时明军配有佛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数百门,当时朝鲜纪录“在距城5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李如松收复平壤、开城,并且进攻汉城,是役,明军付出阵亡790人的代价,给予日军九千余人的损失。

后面发生的碧蹄馆之战,以及水军的玉浦海战、釜山浦海战、长门浦海战等,就不去说它了,毕竟与《炮手燃魂》的剧情相去甚远。


—— END ——